經常「火燒心」?長期胃食道逆流當心食道腺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常聽見的「火燒心」即是胃食道逆流,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及肥胖的比例增高,台灣目前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年來已達到25%的程度,也就是說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患有胃食道逆流。

腹痛,經痛,肚子痛,嘔吐,腸病毒,霍亂,腸躁症,噁心,懷孕,胃痛(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年來已達到25%的程度(圖/資料照)

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趙頌慈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簡單而言就是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倒流入食道、咽喉、口腔,甚至呼吸道等部位。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食道遠端括約肌沒有進食時是處於關閉的狀態,只有在吞嚥或食道蠕動時才會打開並將食物排入胃部。但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其食道遠端括約肌較關不緊,胃的內容物容易倒流回去而引起一些典型或非典型的不適症狀,典型症狀包括酸液逆流、火燒心或心口灼熱等感覺,而非典型症狀則包括嗝氣、慢性咳嗽、聲音沙啞、慢性喉嚨發炎甚至氣喘。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如老化、肥胖以及橫隔膜裂孔疝氣等)、服用藥物(如某些治療氣喘或高血壓的藥物)、食用過甜、刺激性大、高油脂食物或會增加胃酸分泌的水果(如柳丁、葡萄柚、番茄、鳳梨等)、及吸菸、喝酒等。

因此,要有效防止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必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菸不酒,避免過胖,少食用刺激性及易產生胃酸的食物,並且在進食後勿立即躺平及睡前兩小時前避免吃東西,甚至避免作造成腹壓上升的動作。若仍然效果不佳則可以使用增加食道蠕動和抑制胃酸的藥物,唯有當上述治療方式均失敗或效果不佳時,才建議病人以手術的方法加以處理。據統計對藥物治療效果仍不佳的病人中約 15~20%建議以手術治療。

趙頌慈醫師表示,有些病人因已習慣了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事實上胃食道逆流除了會引起一般的食道發炎或潰瘍外,更需特別注意長期胃食道逆流是引起食道腺癌的前驅病灶(巴瑞特氏食道)發生重要原因。經研究發現巴瑞特氏食道常發生在食道遠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發生率約為 3~5% ,而後續演變為食道腺癌的機率則每年約為 0.4~0.5%。因此,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更重要目的在於減少巴瑞特氏食道的發生。

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微創手術重點在於重建有效的食道遠端括約肌,修補橫隔膜的裂孔疝氣及將疝氣內容物復位。過去是以傳統剖腹的方式進行該手術,病人在手術後往往因為剖腹傷口產生的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咳痰,而導致痰液鬱積造成肺炎,另外也因為術後較有疼痛感,病人相對比較晚下床活動導致腸道復原期較長。(編輯:李鴻典)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