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什麼有人就是吃不胖?研究:有無「這基因」差很多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怎麼你吃都吃不胖啊?好令人羨慕喔!」你我身邊應該都有字典中沒有發胖一詞的朋友,永遠看起來都瘦瘦的,對此,國內有研究顯示,天生擁有DOK-5基因的人,因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因此血糖大多轉變成肝醣,不會變成脂肪儲存在人體內,降低41%不良的生活習慣中所造成的高BMI風險。

▲(圖與新聞內容無關/攝影者Martin Cox,flikr CC License)

王詹樣公益信託支持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同推動「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分析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的統計資料,自1萬筆經抽血分析基因及填寫問卷回答生活習慣的民眾資料中,發現沒有控制體重且有吃消夜習慣的群體帶有DOK5基因位點變異者,可降低41%的高BMI風險。

計畫總主持人暨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邱弘毅表示,根據2017年衛福部國健署分析國人十大死因中8項與肥胖有關,包含惡性腫瘤(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腎病等;每4位國人中有接近3位因慢性疾病死亡。

邱弘毅說,此研究結果發現,經比對基因編碼資料庫後指出,DOK5基因位於20q13 染色體區域與胰島素信號的傳遞與免疫反應有關,DOK5基因變異者因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減低細胞吸收血糖的能力,進而降低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中所造成的高BMI風險。他提到,有些人吃不胖,可能是因為擁有此基因所致,因為胰島素敏感度較低,使得血糖會轉變成肝醣,就不易累積在人體內轉變為脂肪,肝醣則是經燃燒後用來維持生理作用,不會變為脂肪。

然而未帶有此天賦異稟基因的民眾也不必太過羨慕。沈志陽說,該研究進一步分析在DOK5基因未帶有變異位點的民眾中,發現可以透過這些危險因子的控制,譬如維持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減少每周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頻率,也是同樣可以降低BMI,綜合評估維持運動習慣、減少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情形下,仍可降低15%的高BMI風險。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資料指出,台灣人每兩位,就有一位民眾的BMI過重,而BMI過重的狀況卻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子。從資料庫資料分析下,有持續運動習慣的民眾,可降低27%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減少吃外食的情況,也可降低24%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