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臺灣機器人未來在哪?專訪《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陳招成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8月,資策會服創所與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合作發起「服務型機器人聯盟」,宣告擴大機器人的應用研究及市場化企圖,並整合產官學研多方齊心發展臺灣機器人版圖。台灣的機器人未來到底在哪?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集人陳招成,分享他對聯盟的期待及未來服務型機器人的展望。

2009 年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成立時,臺灣機器人以工業型機器人為主,機器人之於大眾,仍相當遙遠,但是當時陳招成即認為,機器人應該走入人群,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一份子。他說:那時我對機器人發展充滿興趣,所以在公司成立了機器人團隊,並在2011年開發了自有服務型機器人品牌「Robii」。「Robii」整合了很多先進技術,卻因為當時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才剛起步,商業模式尚未建立,加上未能貼近消費者需求,且價格偏高等因素,未能帶起商機,不過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臺灣機器人未來在哪?專訪《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陳招成

▲電影〈機器人與法蘭克〉描述一段機器人協助高齡照護的故事。(圖/翻攝自imdb

隨著高齡長照需求漸增,服務型機器人產業也出現發展契機。陳招成推算,未來每五年約會有15%成長,已有許多企業正躍躍欲試等待進場時機。不過產業想轉型,仍需要結構性的改變設計、製造的思維。「最核心的差異在於:服務型機器人不像工業型機器人有明確的功能訴求」陳招成說道。機器人不像手機,儘管近 20 年來演變相當大,但萬變不離其宗──解決即時通訊需求。可是服務型機器人的功能會隨使用場域有極大差別,比如醫院的服務型機器人和購物中心的服務型機器人,需求功能便完全相左。開發廠商必須比過去更了解使用者經驗,也必須整合大量跨領域人才。」

過去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的功能是鏈結產業界與學術界,而新發起的服務型機器人聯盟,則加入跨領域人才交流,並連結場域、使用者與廠商,增加合作的深度與廣度,發展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服務型機器人。陳招成表示,除此之外,聯盟還會跟不同組織合作,例如醫療單位、購物商場等相關組織。

「因為服務型機器人最大的問題在於:製造者不知道使用者需要什麼,使用者大多也不了解自身需要什麼技術。但這是產業走向完善的過渡,不可不重視此階段的雙方知識建立與合作模式確立。」

服務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橫跨許多領域,陳招成介紹:「服務型機器人關鍵技術不外乎以下六項:『移動導航』、『系統控制』、『機構模組』『視覺模組』、『語音模組』、『AI 人工智慧』。其中『移動導航』、『系統控制』、『機構模組』是早期投入工業機器人或是運送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即已大量運用的技術,而『視覺模組』、『語音模組』、『AI 人工智慧』則是隨著近年技術進步才加入的。」

因為有早期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基礎,讓臺灣「移動導航」、「系統控制」、「機構模組」的整合能力十分優秀,然而「AI 人工智慧」領域臺灣是相對較落後的,這方面的人才育成仍須政府及領頭企業的扶植。不過,即便晚些起步,臺灣仍有可走之路──「臺灣可以從美國建立的 AI 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建構專精領域 AI,像是農業用 AI、醫療用 AI ,雖然基礎技術相同,但發展起來可以有很多不同面向,而且都具有獨特性,這就是機會、商機。臺灣要盡快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深根發展。」

臺灣機器人未來在哪?專訪《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陳招成

▲若是能將服務業精神導入機器人設計中,將會更加精緻。(圖/翻攝自pixnio

臺灣與歐美教育不同,培養出的人才特色不同,歐美地區人才專精一項,而臺灣為綜合型教育,除了自己專業項目,其他領域皆有接觸。陳招成說:「臺灣的專精技術培育未必比歐美深厚,但是臺灣人除了懂自己的領域,也懂旁支領域。在育成期便接觸周邊能力,臺灣的人才就有整合的優勢──我們可以用較少的人,卻有更廣的思考視野,這對團隊合作有很大的幫助。」臺灣的服務業品質是國際上出名的好,若將這項特質加入服務型機器人發展中,機器人不會只做到「有」,更能做到精緻。

臺灣發展服務型機器人除了人才整合,還有幾項將會面臨的問題,首先是企業的決心。「觀察 20 年來的手機業發展,會發現在發展新產業時,是容易成功的,而觀望或兼著做的公司,較難出頭。」陳招成說。

在大公司裡的團隊來做,理論上應該有大量資源,為什麼成功機率反而低呢?這取決於心態跟決心,如果全公司齊心做一件事,不管是系統、管理、人資心態一切都會以發展該產業的需求為經營目標,自然較可能有成果。「我認為臺灣需要更多有決心的企業。」再來是臺灣的代工想法需要改變。服務型機器人無法大量生產,是一種高度客製化的產品。

臺灣機器人未來在哪?專訪《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陳招成

▲服務型機器人強調客製化。(圖/翻攝自wikimedia

以手機來說,不管醫界、演藝界、學術界用的手機,手機就是手機,頂多外觀、功能不一樣,這對開發者來說容易,因為需求很清楚。但服務型機器人不一樣,在醫院的服務型機器人跟在購物中心的機器人是不一樣的,甚至甲醫院需要的機器人和乙醫院需要的都可能不一樣,沒有人能告訴你機器人一定長成怎樣;該怎麼設計。

「若是企業等到使用者告訴你需要什麼才投入研發,反而容易受限框架;失掉創新的機會。機器人產業不能等待,這就是想要趕快推動聯盟成立的原因之一,我們還要讓更多人知道正確方向,不要再猶豫。」陳招成鼓勵同業務必保持學習與創新的積極度,而服務型機器人聯盟也會持續引入資源,與眾人並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