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大一廣場/柯文哲「還債神話」的真相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沈志霖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積極宣傳市政府還債,省錢還債形象深植人心,但柯文哲「還債神話」的真相到底為何?數字不會說謊,讓我們用數字來解答。

一、事實上,不只有柯文哲有還債,歷任市長每年都有還債!

根據公共債務法第12條明定「為強化債務管理,中央及直轄市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百分之五,編列債務之還本。」 因此無論任何人擔任台北市長每年都必需「依法編列預算還債」,以台北市近年每年課稅總收入至少1300億來算,5%就是65億,因此任何人擔任台北市長,無論如何,每任四年都至少得編列260億用來還債,而歷任市長還債總金額,陳水扁市長ㄧ任四年共還債988.8億元、馬英九市長兩任八年共還債692.6億元、郝龍斌市長兩任八年共還債715.5億元、柯文哲市長ㄧ任四年共還債530億,因此完全不是只有柯文哲有還債,而是歷任市長每年都有還債!而且若只論「還債金額」,陳水扁應該排第一,柯文哲排第二!

▲證據顯示歷任市長都有還債,差別在於柯文哲任內舉債較少,卻使得台北市缺乏公共建設(合成圖/資料照)


二、事實上,柯文哲還債的錢是從超收的稅金與各項收入的增加而來!

1. 以統籌分配款實撥金額來看,101年至103年共1066億、104至106共1216億,柯市府比郝市府增加150億

2. 根據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提供的資料,柯市長上任至今,寫明使用「超收的稅金」來還債的金額就達168.99億元,事實上2016年重新評定公告地價,臺北市平均漲幅達3成,地價稅收入大增74億。而2015年則是受房地合一稅新制影響,土地增值稅大幅增加67億,加上近年遺贈稅超收,104年、105、106,遺贈稅每年都超收,光這三年就超收58.48億元。

上述兩點可見,柯市長還債的錢,多是從超收的稅金與各項收入的增加而來。


三、柯市長並沒有比較省錢!

1. 2017年財政局曾公開宣傳「北市府於2015年度決算因節省支出達78億餘元」並累積至歲計賸餘,才有能力於2017年度編列86億元債務還本,加速債務償還,其78億是指2015年「稅出預算與決算的差額」,但對比近20多年來歷任市長每年「稅出預算與決算的差額」發現,陳水扁市長任內每年「稅出預算與決算的差額」分別為84年度95.1億、85年度100.6億、86年度115.5億、87年度83.6億,每年都超過柯市府財政局2017年曾公開說的「2015年節省支出達78億餘元」,事實上近20多年來每年「稅出預算與決算的差額」都是以幾十億計,甚至有四度超過百億、兩度超過九十億、兩度超過八十億,以「稅出預算與決算的差額」來看誰節省,柯市長並不突出,也沒有比較省錢

2. 台北市政府柯市長任內目前核定的總預算105、106、107三個年度,分別爲1630.08億、1708.68億、1725.52億,對比郝市長同樣第一個任期的任內97、98、99三個年度,分別爲1521.37億、1609.75億、1680.76億,同樣擔任首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總預算並沒有編的比較少,或許不發重陽敬老金、取消國小學童牛奶⋯等項目的確有省到錢,但相對的在項目上也增加了開支,因此對比近20多年歷任市長編列的總預算數字調出來,事實上,柯市府的總預算花費跟歷任市長相較,事實上完全沒有比較少

平心而論,柯市長任內台北能快速減少債務,除了大量超收的稅金與各項收入可以運用來還債外,柯市長任內幾乎沒有舉債也是事實,而過去的歷任市長確實舉債較多,但是當時的台北市城市發展也正處於急需重大建設的階段,如捷運系統的從零到有⋯等軟硬體重大公共工程可能都需要大量舉債建設,而柯市長任內確實幾乎沒有舉債,但是這與柯市長任內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也明顯較少有絕對相關,我們可以理解或許目前台北市的城市發展需要,或許不必柯市長花大錢、舉債,大興土木,但事實上無論是剛好遇到法令修改,使地價、土增稅稅收暴增,或是遺贈稅的超收,得以讓台北市快速還債,都不是因柯文哲擔任市長後英明神武,更非任何政治人物個人的功勞。

▲ 作者比較歷任台北市長的還債績效,發現柯文哲的還債成果並未超越前任(圖/作者提供)

客觀一點來說「台北市還債530億,是全體市民與市府全體同仁,多年來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才是柯文哲「還債神話」的真相,柯文哲不必也不應一再放大他個人的角色,更不應欺世盜名、抹煞與收割市民的努力當政績!

《作者簡介》沈志霖,曾任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民進黨中央黨部青年委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監事、台灣青年民主聯盟中常委。現任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王世堅議會辦公室主任。

#評論/三立大論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