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66歲的王先生起初因腳痛至骨科就診,經診斷發現髖關節有腫瘤,透過切片檢查確診為腎臟癌,且腎臟腫瘤轉移至髖關節,隨即轉診至泌尿科,進行手術將腎臟切除。然而,骨轉移的部位仍相當疼痛,嚴重到只能仰賴拐杖行走,醫師建議以雙重免疫療法持續治療癌細胞,經歷5次療程後,癌細胞已受到控制,王大哥終於站起來了。
▲王先生因腳痛意外發現腎臟癌骨轉移。(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最新癌症登記顯示,腎癌近5年發生個案數逐年上升,年新增超過1300人,每年死於腎癌的患者約600人,且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比例約為2:1。腎癌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好發於60歲左右。腎癌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不過若有洗腎、吸菸、肥胖、家族遺傳者,即是罹患腎癌的高危險群。
值得注意的是,腎癌患者約以每年1.5%的速率成長,超過9成為腎細胞癌,腎細胞癌是腎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醫師黃逸修表示,早期腎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最合適的治療,腎細胞癌晚期患者,則以手術與標靶藥物為主,但即使接受手術治療,通常也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轉移與復發的機率極高。接著,則會建議透過標靶藥物接續治療,但以標靶藥物作為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僅能延長無惡化存活期,無法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蔡育傑進一步補充說,若患者已有癌細胞轉移的情況則不適用手術,雖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放療有一定的療效,但反應率只有3成,且伴隨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不佳,易造成患者治療順從性低。
黃逸修指出,過往癌症治療無論是化療或是手術皆是直接攻擊癌細胞,目前最新的「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低劑量CTLA-4 加上PD-1抑制劑)併用療法,是讓身體免疫細胞活化,透過免疫細胞直接去攻擊癌細胞,我國目前已核准用於晚期腎細胞癌與黑色素瘤治療;臨床試驗更證實,新型癌症免疫療法突破傳統存活率低的治療瓶頸,且晚期腎細胞癌使用免疫療法藥物後,使腫瘤完全消失的比例是標靶藥物的近十倍。
蔡育傑說,根據各項研究資料顯示,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延長中、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細胞癌患者存活率,降低約4成的死亡風險,此外,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治療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比率高達63%,此療法用於腎細胞癌患者,產生治療相關第三級到第五級的副作用約46%,相較於標靶治療副作用低,同時也能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並減輕患者及家屬因癌症所帶來的生活衝擊。
▲罹患腎癌骨轉移的王先生(中)經雙重免疫療法重拾健康。(圖/公關照)
王先生定期追蹤檢查結果也檢測不出體內癌細胞,他非常感激有雙重免疫療法,讓他能重獲健康的身體,現在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好好陪伴高齡98歲的父親,享天倫之樂。
雙重免疫療法是現今治療惡性腫瘤的趨勢,目前國內在腎細胞癌的免疫治療已相當成熟,蔡育傑說,其他腫瘤的雙免疫療法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期待不久的將來雙重免疫療法能擴展至其他病症,造福更多患者。
最後,黃逸修強調,依據患者疾病狀況,可選擇不同的藥物做為治療計畫,使患者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療效,腎細胞癌預後好與壞,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進行健檢,若是有出現腰部硬塊與疼痛、血尿相關症狀時,應提高警覺,盡早確診;若是確診的病患,則要頻繁地進行常規追蹤,聽從醫囑提升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