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新聞/這堂課「說英文」、請外國老師 卻不是英語課!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黃博郎/新新聞

台南西門國小推雙語教學時,教師和家長都有疑慮,校長呂翠鈴一句:「教育不能等!難道你希望下一代這樣下去?」凝聚教師共識,而學生英語力的進步則讓老師振奮、家長欣慰。另一所東興國小試辦出好口碑,儘管位處下營區農村,招生反而逆勢成長。

來自加拿大的自然教師Erick帶著台南市西門國小的學生來到花台,觀看學生所種的番茄苗。“Look at tomato saplings!”只見一大群小朋友興奮地圍在Erick身旁,用不甚流利的英語外加「比手畫腳」,與Erick熱烈討論番茄生長的問題。

▲小朋友與外籍教師Erick熱烈討論番茄生長的問題。(圖/新新聞)

直接用英語教授學科

這堂課不是英語課,而是自然課,也是台南市引進「學科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的課程之一。這項學習模式是將學科教學和語文能力教學結合,直接用英語教授學科,而不只是將教材中翻英。CLIL對語文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聽、說能力,效果十分顯著。

這樣的效果不只在市區,位處城鄉邊陲的西勢國小也能看出學生的改變。在英國籍教師Michael帶領下,全校13班把英語融入生活、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等學科,讓學生習慣和外國人說話,習慣在日常使用英語。現在學生不再害怕說英語,學校每次辦英語活動,總有一大堆學生爭先恐後地報名。

南梓實小低年級和中高年級一周分別安排5堂和7堂CLIL課,家長一開始的態度是期待中摻雜著更多的焦慮,但經過一年,學生已習慣在校園使用英語。教學組長沈筱娟有一次看到學生在冷天裡穿短袖衣服,隨口問聲冷不冷?學生竟回答:“I'm so hot.”雖說用法不太正確,卻顯示說英語已成學生反射動作,令她欣慰不已。

位處農村的東興國小,則因多次擔任國際民俗藝術節的接待學校,常有機會和外國人接觸,更能體認外語的重要性。當市府推動CLIL時,東興率先響應。如今學生的英語聽力從原本只聽得懂2、3成躍升到8成,口說能力也明顯增強,成為辦學最大特色,在其他學校頻頻減班之際,東興國小招生反而逆勢增加3班。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64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