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保祥/屏東報導
中華職棒(CPBL)90年開打20多年來,選手薪水都不是秘密,直到最近5年流行「減薪不公開」;整整5年沒有出現選手交易,中職4球團對於戰力補強保守程度,已經與職業觀念脫軌。
▲中信兄弟一壘手許基宏。(資料照)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有最低薪資與合約公開成習慣,甚至有專門整理選手、教練與球團總經理合約的網站「Cot's Baseball Contracts」;韓國職棒(KBO)更是直接把選手簽約金與年薪直接公布在官網選手頁面。
職棒選手、教練團薪資公開讓外界知道球團對應期待表現,領最低保障薪的選手與年薪千萬明星球員,球迷對於期待程度當然就不同,這是薪資應公開原因。
近年來更詭異情況是選手減薪就不公開,職棒選手不定存續合約主要是「不知道有沒有明年」,與上個球季相比部分選手薪資下降,但也可視為獲得另一份新合約,不見得是一般人概念「減薪」。
職棒是基層棒球學生選手關注焦點,提早知道職業選手薪資待遇升降、職棒環境高度競爭現實,有助於學生選手對未來做選擇,對於職棒印象不應只是「高薪」。
中職上次出現選手交易2013年12月13日,統一獅與Lamigo做兩人交易,統一獲得左投林家瑋,桃猿得到右投蔡璟豪。
接下來整整5年,台灣職棒都沒有出現任何球員交易,這是世界職棒史上罕見。
中職雖然只有4支球團,獲得冠軍機率比國外容易一些,但也有球團10年沒獲得冠軍,對於「強還要更強」的職業棒球企圖心,明顯不足。
尤其中職進入60人年代後,球員競爭位置更為激烈,選手已經多半不會排斥交易案,認知到新球隊能獲得更多出賽機會。作為追求最強戰力滿足球迷贏球渴望,球團對於選手交易不能「業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