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的男性,從小就有皮膚搔癢的症狀,但直到約13、14歲才確診異位性皮膚炎,卻未好好接受治療,高達9成以上的體無完膚,一年住院次數曾高達10次,不但影響課業,人也變得自卑,畢業後求職也頻碰壁。
▲醫師朱家瑜說,罹患皮膚免疫疾病的患者,也常因為癢痛等症狀,睡眠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因為搔抓,導致皮膚流組織液或流血。(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楊晴雯攝)
替該患者治療的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此病患每年要住院5、6次,甚至高達10次,因此課業退步,成績經常在班上吊車尾,出現自卑、自閉情形,大學重考了3次,連帶影響生活,夜間打電動、白天睡覺,且多日不洗澡,結果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畢業後也失業,但反觀他的姊姊也有一樣的疾病,聽從醫囑乖乖吃藥與擦藥,控制情況良好,順利完成學業,也順利找到工作。
朱家瑜說,不只是異位性皮膚炎,其他皮膚免疫性疾病包括乾癬、乾癬性關節炎、慢性蕁麻疹、水皰性疾病等,都是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慢性疾病。有不少病患因為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往往會誤以為自己的皮膚問題是因為免疫功能太弱所造成,自己採用偏方或是採用自我修復的方法來解決,往往延誤病程,更可能導致一些後續的併發症。
他提到,曾遇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喝蛇湯、食用田雞或青蛙,希望達到排毒作用有助止癢,這些是錯誤的行為,完全沒有效果,只是一般的食材而已。
朱家瑜提到,罹患皮膚免疫疾病的患者,也常因為癢痛等症狀,睡眠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因為搔抓,導致皮膚流組織液或流血,甚至於因為每天反覆受到疾病症狀所苦,曾有患者覺得疾病失控,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陷入憂鬱。
朱家瑜說,所幸在過去幾年,皮膚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蓬勃發展,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皮膚發炎或免疫反應來作用的專一性藥物上市,包括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讓這些慢性疾病可以獲得更好的控制。皮膚專科醫師目前對於這些皮膚免疫疾病的專業治療經驗也觀察到,患者的生活品質都獲得大幅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