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2歲還不會說「爸爸」、「媽媽」..檢查結果她嚎啕大哭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做聽力追蹤時,我在孩子身邊,聽到她耳機裡傳來的嗶嗶嗶訊號聲非常刺耳,但她卻毫無反應,我用手勢示意她要注意聽聲音,女兒卻跟我說,『耳機裡沒有聲音啊!』」當年,拿著診斷單側中度聽損報告站在診間門外的母親陳惠琪,望著右耳有聽損問題的女兒稚嫩小臉,忍不住當場大哭。

陳惠琪說,女兒小淨出生時確診右耳聽損,令其不敢置信,現在回想起來仍不禁難過落淚。(圖/記者楊晴雯攝)

▲陳惠琪說,女兒小淨出生時確診右耳聽損,令其不敢置信,現在回想起來仍不禁難過落淚。(圖/記者楊晴雯攝)

陳惠琪回憶說,小淨出生時經新生兒聽力篩檢結果發現右耳有輕微損失,1、3、6個月大時的聽檢都沒過,最後被確診單側中度聽損,當時醫師告訴她,沒關係,還有另一隻耳朵是正常的,於是她「選擇聽好話」便不以為意,接下來眼淚突然不聽使喚的落下,她激動地說,孩子快2歲時還不會說「爸爸」、「媽媽」,又被姊姊的幼兒園老師發現,小淨的發音學習較同齡孩子緩慢,發展程度完全跟不上兒童健康手冊裡頭的衛教紀錄表,才趕緊帶其就醫。

在台灣,如同陳惠琪這樣需要照顧聽損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數,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 ,換句話說,每300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面臨聽損的問題。

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表示,在幼兒聽損問題中,「單側聽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這是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或是單側聽損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孩子不是完全對聲音沒有反應。他說,家長在照顧聽損的孩子上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也許孩子的聽力又惡化了;此外,也由於單側聽損不一定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也有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如何察覺孩子有單側聽損問題?翁仕明指出,單側聽損很難在短期內被發現,因為患者的另一隻耳朵聽力是正常的,若是輕度或輕中度單側聽損,行為表現看起來正常,不過與雙耳正常聽力比起來,降噪能力變弱,也就是說當處於噪音大的環境,只有一耳聽力正常,仍無法精確定位音源來源,因此慢慢地會在學習上出現問題,像是注意力變差、學習發展比同齡孩子慢,患者通常是在0至4歲的時候被確診有單側聽損,常見於發展遲緩的孩子身上。

他進一步說,聽與說是一起的,說是聽的輸出,語言發展遲緩的孩童,醫師會替其進行語言復健外,還有聽力檢查,因此小兒科、小兒復健科、耳鼻喉科通常會協同合作,最後才找出原來是單側聽損造成的發展遲緩。

單耳聽不清楚沒關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翁仕明強調,單側聽損除了會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變慢外,也可能帶來社交障礙、情緒障礙等困擾。

翁仕明提醒,針對聽損的兒童,最好能夠早期介入,從剛出生時的新生兒聽力篩檢開始,若有被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及早配合治療並且持續追蹤。聽損的孩子戴上助聽輔具後,需要長期接受聽能復健,加上家長的深度參與,才能建起聽與說的能力,有的孩子花了3年,有的需要6年甚至更久。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聽損兒就有機會重拾如同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聽能復健是幫助聽損兒童利用剩餘聽力,藉由佩戴合適的助聽器,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協助聽損兒童透過聽能學習口語溝通的聽語訓練方式。將聽能、語言、說話、認知,依其一般孩童發展程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

幾年過去後,小淨的右耳在幾次的定期追蹤檢查中也每況愈下。由於兒童單側聽損無法獲得社福補助,需自費購買助聽輔具,對本就有經濟壓力的陳惠琪來說負擔更大,接下來小淨將要上小學,需要再購買於教室使用的助聽輔具,這對一般家庭而言實在是不小的負擔,現在有了企業的支持,可以讓惠琪無後顧之憂,小淨也可以透過輔具來學習得更好。

針對單側聽損及無法取得社會福利補助的孩童,虹韻、GN及西嘉三家企業聯合捐贈助聽器,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捐助30台助聽器及15台無線發射器,價值達170萬元。其中,適逢GN企業150週年,GN在亞洲地區共將捐出150台助聽器,而在台灣將捐出20台,未來虹韻也將持續提出助聽器補助款計畫,推動「虹韻聽見愛希望工程」,期盼可以成為弱勢聽損孩子成長發展上的助力。

此外,於母親節前夕,虹韻將從高雄出發舉辦3場公益講座,分別是4/26高雄、5/4台中、 5/17台北,將由陳惠琪媽媽及專業語言治療師主講,分享聽損者的生活,宣導關注聽力照護的重要性,同時呼籲各界提供聽損朋友們友善環境,協助建立良好生活品質,邀請各界於母親節前夕一同來「聽•愛的倔強聲」。

有了企業的支持,即將上小學的小淨透過助聽器輔具有助學習得更好。(圖/記者楊晴雯攝)

▲虹韻、GN及西嘉聯合捐贈助聽器,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幫助弱勢聽損兒。(圖/記者楊晴雯攝)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7日 陳佩琪臉書頻發文惹「串證」爭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