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水秀
郭台銘董事長參選,除了引發政治論戰之外,經濟議題又重新翻上檯面,這是好事,因為至少可以從口水戰轉向政策論述。
台灣這三年的經濟情況,從數字帳面來看,明顯變好是無庸置疑,這主要歸功於政府擴大投資以及引進台商回流的機制,這些決心加上中國市場的經營風險、政治風險越來越高,也讓許多國際知名大廠來台灣投資,例如Google、Microsoft、Facebook等。最近風電大廠沃旭也正式宣告在彰化投入,宣示台灣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成綠能產業正式開跑。
▲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打出經濟牌,但國際貨幣基金早先一步上調台灣經濟成長率(圖/翻攝自資料照)
國際貨幣基金IMF把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上調到2.5%,台商回台投資金額突破2000億元、台股萬點天數繼續新高、整體市值突破33兆元、基本工資調整15%、失業率連續兩年維持在19年低點,甚至國人最詬病的房價所得比不再飆高,反而倍數微微下降…。真要把這些數據通通寫出來,雖然不至於罄竹難書,但也是多到令人失焦的地步了。
經濟數據再好,在台灣這個特殊的藍綠對抗結構下,總是必然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境界。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有些人怕自己支持的人被蔡英文總統的施政給比下去,例如馬前總統的支持者,或陳前總統的支持者等。既然是信者恆信,在比較台灣的歷史數據上爭論意義不大,不如看看最近韓國的情勢。
韓國最近有兩個數字很有感,一個是韓圜的匯率兌換美元快要突破1200元,這突然開始貶值而且幅度跟趨勢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背後的產業問題是韓國的造船、汽車、電子產品、半導體出口疲弱,經濟前景非常不樂觀。這表示,國際需求減緩,對依賴出口的韓國產生負面效果。
另外一個數字是韓國的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即沒有工作、不在學或培訓中的15到29歲青年人,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36個國家當中排行第七名,比率突破18%,人數接近180萬人。這個比率,日本是9.8%,超過20%水準的國家有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可見韓國的經濟結構,對青年人非常不友善,這是內部經濟問題。
不可諱言,面對全球景氣,台灣的出口也面臨挑戰,內部經濟問題,台灣當然也有啃老族,但IMF逆勢調高台灣經濟成長率說明一切。在2013年,台灣失業率來到金融海嘯後的高峰4.18%,那年台灣有引起尼特族或啃老族的討論,當年估計是12.38%,但隨著失業率下降基本工資調高,這已經不再是引起討論的熱門議題。
▲ 作者指出,台灣經濟好轉有數字支撐,但支持者卻陷入「不信者恆不信」的境地中(圖/翻攝自資料照)
這幾年大家在討論房價所得比、在想的是買房子、買車子的問題,關注的是開名車酒駕的社會議題,這就是台灣跟韓國在經濟施政成績上的差異,背後有經濟數據支撐,其實人人都感受到了,只是我們都在局中不容易發現。這是政府努力的成果,隨意抹煞其實相當不公平,特別是郭台銘董事長自己都承認不太清楚本島有幾個縣市,既然要認真參選總統,應該要更用功才對。
《作者簡介》魏水秀,經濟學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