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他苦喊上腹部痛...急救醫 驚現黃疸、肝癌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王男(化名)日前因上腹痛就醫,醫師發現王男有黃疸症狀,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肝有浸潤性的腫瘤合併肝內膽管擴張,醫師幫王男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罕見的合併肝細胞癌及膽管癌,經肝門靜脈栓塞及化療後切除。

▲醫師黃俊傑呼籲,若民眾有慢性肝炎、肝硬化,一定要找胃腸肝膽科醫師定期追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替該患者診治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任醫師黃俊傑表示,原本計畫直接手術切除,但病人同時被檢查出有慢性B型肝炎且肝功能不佳,ICG肝臟灌流功能檢查也發現病人肝臟殘餘功能無法負荷左肝切除。經癌症多專科團隊討論後,先由放射科醫師執行左肝門靜脈栓塞,再由腫瘤科醫師安排化學治療,同時請胃腸肝膽科醫師開立B肝藥物治療。

經過2個月的治療後,再次安排檢查,發現腫瘤無明顯惡化且肝臟殘餘功能恰好可負荷左肝切除,才交由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進行左肝切除合併廣泛淋巴節廓清手術,術後第6天順利出院。切除的腫瘤經病理診斷為罕見的合併肝細胞癌及膽管癌,病人術後不必再接受化學治療,但仍需持續追蹤。

黃俊傑說,肝癌目前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發生率第四位,而原發性肝癌中最常見為肝細胞癌,其次則是肝內膽管癌,主要治療方式均為手術切除。

他指出,肝癌可否切除,除了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外,還要考量腫瘤的位置需要切除多少肝臟,以及切除後剩餘肝臟的功能是否夠用,臨床上參考病人的肝硬化相關指數包括白蛋白、膽色素、凝血功能、有否腹水及肝性腦病變等,並利用ICG做肝臟灌流功能檢查。

黃俊傑說明,若是狀況許可,手術切除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若無法切除,肝細胞癌還可以考慮射頻燒灼、肝動脈化學栓塞或標靶藥物治療,膽管癌則惡性度更高,一般手術以外的治療效果較差。

倘若病人的腫瘤位置在單側且適合切除,但因為肝功能不佳無法直接切除者,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先執行腫瘤側的肝門靜脈栓塞,目的是阻斷通往腫瘤側的血流,迫使預定保留的對側肝臟生長,就有機會可以讓剩餘的肝臟功能再增加個四五成而變成能夠接受手術,但栓塞後腫瘤側的發炎反應考驗著手術醫師的技術,

此外,不是每個病人的肝臟都能夠順利生長,等待期甚至可能長達一年,而等待的過程中腫瘤也會繼續惡化,因此是否採行此方法還是需要外科醫師的專業評估。

黃俊傑表示,肝細胞癌主要的危險因子為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發生時通常沒有症狀,膽管癌則可能與先天膽道異常、慢性膽管發炎或感染等有關,若發生在肝內通常也沒有症狀或僅有疼痛及黃疸,只有早期發現才能有效治療。

因此,黃俊傑呼籲,若民眾有慢性肝炎、肝硬化,一定要找胃腸肝膽科醫師定期追蹤,如果發現有黃疸症狀也要立即就醫,若檢查發現有肝臟腫瘤,再找肝膽腸胃外科醫師評估是否可手術切除。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財劃法》修法爭議、公投加嚴等事項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