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國雄、洪淑珠/嘉義報導
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不過在嘉義有個習俗,就是要給小朋友吃的粽子得在農曆5月1日提前吃,因此也被稱為「乖粽」。原來當地民眾深信,在農曆5月1日給孩童吃了乖粽以後,孩子就能平安長大,而這也是父母親給孩子的期許。追究由來,有可能是早期北部客家庄民眾搬到嘉義後,也把習俗帶過來,雖然淵源還有待考究,但是「吃乖粽」的習俗,也讓孩子能夠深刻地體會父母親對他們的用心。
▲全村一起包7000個粽子發放給學童以及長輩。
嘉義中埔全村動起來,合力包了7000顆粽子給國小學童的孩子以及老年人享用,粽子的名稱很特別,取名「乖粽」,希望學童吃了能乖乖的,而且吃的時間點不是端午節,得提前到農曆5月1日,這天吃才能保佑孩子未來能平安長大成人。
▲從外地來的老師了解乖粽習俗後,認為相當有意義。
小朋友:「希望吃了以後一年都能乖乖的。」
老師:「之前沒聽過乖粽,但是我來到這裡以後也了解乖粽的意思了,我覺得非常棒。」
▲乖粽甜的、鹹的都有,不用因為口味不同吵架。
5月1日吃乖粽,這習俗在嘉義當地流傳已久,追溯其由來,疑似是早年有來自北部的客家庄搬到嘉義,也把吃乖粽的習俗一併帶來。由於早期物資缺乏,孩子不容易養大,孩子吃了乖粽以後更能體會父母的用心。
▲當地村長聚集村民一起包粽子,在農曆5月1日先把粽子給孩童吃保平安。
嘉義中埔和興村長韋綱松:「祈求孩子能平安順事,乖巧長大成人,所以特別在農曆5月1日先綁一些粽子起來,給自己的孩子吃。」
乖粽的外觀跟一般粽子沒兩樣,鹹的、甜的都有人包,全村合力包粽子,不只希望讓孩子吃了能乖乖的,也分享給老年人一起吃,保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整理:實習編輯徐薰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