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50歲人退休生活茫茫然 醫憂心引爆「老年憂鬱症」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2019)年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調查結果,近八成受訪者有意識自己已屆退休(老年)年齡,但近4成的民眾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醫師表示不少老年憂鬱症個案皆是在退休後發生,建議及早規劃退休生活是必要的。

▲榮總醫院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表示,臨床上有許多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個案都是發生在退休之後。(示意圖/資料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該基金會於今年透過線上及紙本問卷針對50歲以上民眾對退休及老年預備之需求現況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905份。從調查結果發現,有近8成受試者意識到自己已達退休年齡,但近4成受試者尚未實際規劃退休生活,開始參與各種退休生活或課程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

葉雅馨說,受訪者認為退休生活最重要的,依序是「良好身體狀況」、「穩定的情緒狀態」及「保有人際互動」,目前感到最欠缺的是「經濟能力」、「身體狀況」、「運動習慣」建立。而在退休後最想做的事情為「到各地旅遊」、「運動」、「社會服務」。她建議尚未退休的民眾,提前做好個別性的規劃,安排能取代工作的活動,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四項行動,讓自己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的退休生活。

榮總醫院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表示,臨床上有許多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個案都是發生在退休之後,因為過去汲汲於工作,退休頓時失去生活的重心,而「鰥、寡、孤、獨、老」為引發憂鬱情緒的危險因子,蔡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從中來反向思考及預防,例如透過拓展生活圈、安排事情與人連結,做好退休規劃從中找到成就感。

蔡佳芬指出,陪伴者可從長者的語言及行為面向進行觀察,當長輩常說出負面想法,如覺得自己沒用、沒朋友,或是說話的次數明顯改變、音量與語調與過往不同;行為上開始常抱怨身體疼痛、眉頭深鎖表情明顯不開心、原來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了、沒食慾、體重減輕等,就要特別注意,她呼籲,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他人的守護者,如果發現身旁的人可能有憂鬱症狀,可以鼓勵及陪伴對方尋求專業的協助。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