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巴西的聖塔卡塔林那州(Santa Catarina)有一位市民在前往超市採買的路上發現「一隻」巨大的黑色怪蟲,但湊近一看,竟然是數百隻小黑蟲相疊蠕動、集體前行,嚇得她將影片PO上網,詢問這是甚麼蟲。
▲密集恐懼症患者不宜觀看。(圖/截圖自YouTube-Pen News)
23歲的西爾韋拉(Tori Silveira)在住家附近的超市外發現這種蟲,並拍下牠們相疊集體移動的畫面,形容牠們:「數百條長長的蟲子,小小的腿互相爬在一起,沿著人行道慢慢移動,像是正在一起遷移到另一個地方。我不清楚牠們是哪種蟲,有人說是毛蟲,有人說是黃蜂幼蟲,讓我滿困惑的。」
▲疑似鋸蠅幼蟲「全員逃走中」。(圖/截圖自YouTube-Pen News)
西爾韋拉的影片很快在網路上被轉發、掀起討論。一名倫敦動物園的昆蟲學家克拉克(Dave Clarke)和他的團隊一起研究畫面中的蟲蟲,推測牠們是鋸蠅(sawfly)的幼蟲:「我們不能保證一定是準確,因為牠們並沒有直接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觀查,這是小組成員推測的。」
▲台灣茶蠶的幼蟲會群聚,數百隻毛毛蟲攀附樹幹,這是一種集體合作的擬態行為。(圖/翻攝自嘎嘎昆蟲網)
鋸蠅是膜翅目昆蟲之下的一個亞目,世界各地都有牠們的蹤跡。雌蟲一次能產90顆卵,成蟲可活7至9天。專家克拉克指出,鋸蠅幼蟲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會集體行動,以尋求更多保護,因為牠們不具攻擊性,只能藉由「揪團」來營造防禦氣勢。牠們大剌剌出現在地面上,很有可能是在尋找新的巢穴或覓食。昆蟲專家珍妮花也提到,幼蟲的死亡率本來就比較高,存活是牠們行走江湖唯一的目標,而「群聚」能讓牠們獲得比較高的生存機會,一旦體積看起來變大,獵食者真的可能被障眼法所蒙騙。幼蟲集體行動除了可以虛張聲勢,冬天還能順便「互相取暖」,這些彷彿都是上帝寫好的劇本。只不過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到,可能會嚴重作嘔。
▲烏臼黃毒蛾幼蟲。(圖/謝三明攝影,翻攝自數位島嶼)
其實很多種昆蟲的幼蟲都有集體行動的習性,包括台灣茶蠶、烏臼黃毒蛾、紅斑麝香鳳蝶以及最近肆虐台灣農園的草地貪夜蛾(秋行軍蟲)。(編輯:陳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