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想要減肥,專家都會建議要多運動,只是不同的運動對甩肉效果不一,先天帶有較多肥胖基因者應該做什麼樣的運動比較有效呢?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指出,慢跑、爬山、散步等數種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尤以慢跑效果最顯著,游泳、騎單車等卻未上榜。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騎單車、游泳、氣功等運動並未被發現有顯著的緩解肥胖基因效果。(圖/Pixabay)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等學者八月一日刊登於 《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 (PLOS Genetics) 的研究顯示,有數種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此研究成果已廣為國外媒體所報導。
肥胖是許多已開發國家所共同面臨的難題,其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風險。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菀俞表示,根據2013-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成人過重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 24) 或肥胖 (BMI ≥ 27) 之盛行率高達45.4%。肥胖由先天遺傳與後天生活形態所共同影響,遺傳率估計介在40%~70%之間。專家常建議多運動,但仍不清楚哪種運動對先天帶有較多肥胖基因的人有益。
林菀俞說明,該研究針對「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18,424名30至70歲成年人的資料,以全基因體資料來全面解析五種肥胖指標,包括: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與腰臀比。並進一步分析18種運動項目。
該研究發現藉由規律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BMI、體脂肪率、腰圍與臀圍的增加幅度,即使民眾與生俱來較多的肥胖基因,仍可透過後天的運動,例如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來有效地降低肥胖基因的影響。
林菀俞指出,強度稍高的運動更可弱化肥胖基因的效果,如慢跑優於健走、健走又優於散步。5項肥胖指標一致顯示,18種運動中以「慢跑」有最顯著的緩解肥胖基因效果。
林菀俞提到,其它運動種類,如騎單車、伸展操、游泳、太極拳、跳舞機、氣功等並未被發現有顯著的緩解肥胖基因效果;她進一步說明可能的解釋,國外研究發現,相較跑步騎單車是較為簡易的運動,屬「低衝擊運動」(low impact exercise),即低負荷量的運動;伸展操、游泳、太極拳、氣功皆屬「低衝擊運動」,即低負荷量的運動。
林菀俞說,過去研究曾指出,於冷水中游泳特別會刺激食慾,反增加游泳後的食物攝取,這可能是游泳未能顯著緩解肥胖基因效果的原因;其它文獻也指出,氣功屬低能量支出的運動種類。不過,儘管這些運動並未達顯著的緩解肥胖基因效果,但該研究並未否認這些運動對人體的其它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