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居住在南投地70歲寺廟住持,20年來心跳常高達100多下,常常感到心臟腫脹,吃藥未能改善,加上忍功一流,便與之和平共處,信眾見住持經常為心悸所苦,建議應積極治療,赴醫確診為心房撲動,所幸術後恢復良好。
▲心房撲動為心律不整的一種,常見於年長者。(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pixabay)
替該患者診治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醫師莊傑貿表示,該病患日前來院就診自述,在治療前,心臟時常處於腫脹狀態,嘗試以吃藥、唸佛、禪修等方式,希望可減輕症狀,但仍覺得十分不舒服,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術後驚覺「原來心臟可以輕鬆跳動」,目前恢復良好,也不須再透過藥物控制。
莊傑貿指出,心房撲動為心律不整的一種,常見於年長者,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跳每分鐘約60到90下,患者因老化的關係,使心臟異常放電,產生心房撲動,每分鐘心跳次數超過100下,至於產生心房顫動的相關危險因子,如年紀較長、甲狀腺亢進、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鼻竇症候群、肺部疾病及肺栓塞,或以往做過心臟手術或心房顫動電燒的患者。
此類病患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經常無效外,也會容易引發心房撲動合併快速心室傳導,更可能引發猝死或增加中風機率,另外心律不整藥物亦有副作用,都會建議透過電燒手術以解心頭大患。
莊傑貿說明,因考量患者服用藥物多年仍無改善,經評估為合適經導管治療心房撲動的情形,透過3D立體定位電燒手術,先將心臟腔室建構3D立體圖,精準偵測心律不整的迴路,再從鼠蹊部將電燒導管延伸進入患者心臟,並在三尖瓣後部和下腔靜脈之間的狹窄處,將心房撲動迴路燒斷,與傳統方式相較,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復發率,也提高安全性。
莊傑貿提醒,雖然該手術成功率高,但患者治療後仍需定期回診追蹤;民眾平時若出現陣發性心臟跳動快速,每次心跳快持續30秒以上,且症狀持續1、2個月時,有心電圖證實心房撲動,就會建議做電燒治療,由醫師全面考量症狀,進行合適的治療方式,以提升生活品質,降低因心房撲動產生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