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登革熱、屈公病!專家授「6大重點」:這爆痛難行注意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83例屈公病病例,昨(18)日台北市更傳出史上首起本土屈公病病例。大部分的人都聽過登革熱,對屈公病感到陌生,其實這2個疾病相似處不少,該如何區分呢?疾管署說明如下:

▲登革熱與屈公病都是經由病媒蚊傳播給人類。(示意圖/pixabay)

傳染途徑:登革熱與屈公病都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分為Ⅰ、Ⅱ、Ⅲ、Ⅳ四種血清型別,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所導致的,2者皆屬於急性傳染病,都是經由病媒蚊傳播給人類,台灣以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為主。

症狀:登革熱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血清型別病毒。臨床上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病毒,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或出現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

▲登革熱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示意圖/資料照)

感染屈公病主要的症狀是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雖然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

▲與感染登革熱不同,有些屈公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潛伏期:一般人感染登革病毒經3至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但少數人的潛伏期可達14天。屈公病潛伏期2至12天,通常為3至7天。

嚴重性:登革熱少數個案併發登革出血熱,重症風險高。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

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1週內可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 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治療方法: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與屈公病,以症狀治療為主。

預防方法:預防登革熱與屈公病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應加強檢視環境整潔,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雨後應加強巡、倒、清、刷,防範病媒蚊孳生,防範病媒蚊孳生。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此2疾病的症狀,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