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完全消失的儀式 淡水拜滬尾

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一項地方的風俗民情,雖無法代表整個台灣,但卻能訴說地方的一大段歷史。淡水拜滬尾,一項專屬於淡水的文化,他既沒有清水祖師繞境時的盛大,也沒有八庄大道公那樣來的有名,但卻有著老淡水人對無主孤魂滿滿的慈悲心。

擁有著美麗風景的淡水,誰料想得到幾百年前,這曾是一個死傷上千的古戰場,獨自矗立在海灣的滬尾砲台,當時劉銘傳所題的北門鎖鑰四字,至今仍清晰可見。

~

滬尾砲台 北門鎖鑰(圖/翻攝自淡水維基館)

壕溝、碉堡、地方習俗,都和這一場歷史性的戰爭脫離不了干係。除了國際之間的征戰外,漢民族之間的械鬥群亂,在淡水也是相當激烈的,當時的漳泉械鬥,漳州人把泉州人殺的遍地都是屍體,那時的慘狀,使地方的頭人自發善心的把這群骨骸給草草掩埋起來,據淡水史料,當時每到夜晚,還可以見到鬼火粼粼的幽光,這使淡水更增添了一些神祕的色彩。

~

中法戰爭 淡水之役(圖/翻攝自淡水維基館)

淡水拜滬尾,又稱拜門口,最早稱為「敗滬尾」,是淡水地方的獨有習俗,每年農曆的四月十八,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門口擺案桌祭拜,至於祭拜誰?原因來由則皆不同,有人說是祭拜清法戰爭中死亡的勇者,也有人說是祭拜漳泉械鬥下犧牲的人民,但不管如何,我們都可以得知在淡水曾有過一段死傷慘重的歷史,拜滬尾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居民對先人的緬懷,更是代表著臺灣人慈悲的好心腸,如今社會漸趨和平,在淡水又有多少人會記得這一段曾經的記憶?抑或是讓它在歷史的洪流中慢慢的被沖淡遺忘?

~

淡水暮色(圖/觀光局

如今在淡水還記得拜滬尾一事的耆老,恐怕正隨著這項傳統的消失也漸漸凋零,越來越少人談及這項過往,也就越來越多人不知道這項傳統。正如當地真理大學宗教系蕭進銘教授所說「這項儀式已幾乎消失了」,但筆者想,真正消失的,不僅僅是一個文化,更是歷史中的一個屬於地方特色的環節。少了拜滬尾的傳統儀式,對淡水來說實質上並不會失去些什麼,但卻會少了一個專屬於淡水的特色與歷史記憶點。當初被居民所掩埋的無名枯骨,早已於西元1918年,遷葬在淡水第一公墓之中,讓這些曾經保家衛國的烈士英雄,長眠於淡水的土地,也算是一總解脫。

文化若承受不了時代的洪流,便會逐漸凋零、消逝,一個屬於台灣的特色、屬於家鄉的傳統消失了,但真正消失的,是我們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周有朋報導)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