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54歲女士,在社區免費健檢時,發現血清總膽固醇高於300 mg/dl(正常110-200 mg/dl)而就醫。初診檢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231mg/dl(正常<130 mg/dl),三個月回診再驗為222mg/dl,詳細詢問飲食習慣發現,沒有吃蛋黃,也不敢吃海產,常常吃的是外食麵類、麵包吐司類、餅乾蛋糕類,也常吃燒餅油條類。
▲圖/資料照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醫師表示,前述的案例有就醫,衛教後極盡食療,膽固醇仍居高不下,可發現食物膽固醇不是她血清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近來門診年輕新病人中,大學生、年輕上班族,每天都可以見半數以上已達到用藥標準,三個月飲食治療後,有回診的90%以上患者,血清膽固醇降不下來,尤其血清總膽固醇高於300mg/dl,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於200mg/dl,這類嚴重高膽固醇血症個案越來越多,過去只有遺傳家族疾病的人才見到,現在占門診15%以上了。
膽固醇降不下來是藥無效?洪建德醫師說,吃藥理論上不會失敗,都可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成,但到處看病,加上不規則用藥,自然會覺得沒改善。以訛傳訛的網路社團內,過度強調藥物傷肝,患者聽說,或患者瀏覽誤以為吃藥副作用太大,而自己調整,所以藥物治療也失敗,等於沒有保護。實際上發生橫紋肌肌肉溶解症者百萬分之一計,肌肉痛雖多,但是數百人才有一位,停藥就好了,至於肝功能異常者更少,所以多數藥物很安全,所以正常用藥者,都能安全,又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洪建德醫師進一步說明,影響血清膽固醇高低的因素雖為『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膽固醇』三大類,但是後者力道很小。審視實證醫學、實證食品科學與調理學,開始追蹤患者注意烹調與加工用油,使用的反式脂肪油脂多才是上升膽固醇血症的主因,有跟著執行減少反式脂肪酸,血清膽固醇降低成果都很好。201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就修正過去醫界與營養界的衛教,主張注意反式脂肪酸才是防治重點。
多數人早餐手拿者麵包,或不能、不願自己做菜,中午公司團體叫炸雞腿便當、炸排骨便當,這些人血清膽固醇有變高趨勢。店家使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炸雞腿與排骨,客戶自然吃進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當然血清膽膽固醇就高。
▲圖/資料照
多數重症膽固醇血症不僅食物治療無效,甚至「越治越高」,就是禁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海產,蛋黃,五花肉等,但是放過含反式脂肪酸的酥油、乳瑪琳等,當然食療失敗。
洪建德醫師表示,門診曾有患者抱怨,都已經購買橄欖油了,怎麼低密度膽固醇還196 mg/dl?詳細詢問煮飯狀況,患者答說都外食,實在讓人疑惑外食如何吃到他所購買的橄欖油?
想降膽固醇到底該如何吃?洪建德醫師提到,現代人喜歡吃高溫油炸物的焦香味與酥脆的口感,只衛教油炸物要減少效果有限,除了官方已逐步禁止人造反式脂肪外,也要找到安全的油炸替代油脂,「自己煮最理想,但最不容易做到」。自己開伙時,一般料理使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例如初榨橄欖油,但要避免高溫烹調,因為高溫會酸化的限制。油炸食物可考慮用豬油來中溫油炸,一週一次以下,還不至於造成飽和脂肪酸過高攝食。早餐與點心避免反式脂肪如酥油、乳瑪琳製品的攝取。
▲圖/資料照
需外食的上班族下班回到家已經七點,親自下廚做菜機會較小。洪建德醫師說,可考慮「用一杯水洗掉外食過油」,也有減少部分油脂,禮儀上看來雖不雅,更改變了料理的味道,但是有部分效果。料理的種類上儘量避免選擇油炸、勾芡的食物,以減少油脂攝取量。
洪建德醫師呼籲,高膽固醇血症無症狀,多數人看了醫師診斷,不痛不癢,或吃了半年藥,沒有再高就不去管它,等到幾年後,病發「心肌梗塞」之時,一切已經晚了,此為三級預防。健檢早期發現高膽固醇血症,並立即治療是二級預防。平時儘量在家烹調,外食時挑選適合的食物種類並調整食用方式,才能預防高膽固醇血症上身,為一級預防。唯有一級預防,才能避免高膽固醇血症可能的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