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3歲的翁小妹妹,約2歲大時因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每日持續反覆嚴重抽搐,合併癲癇腦病變,導致意識障礙、終日臥床。在藥物與生酮飲食治療後,病情仍未改善,所幸接受微創大腦半球切開手術,切斷左右腦的神經連結,術後癲癇發作完全消失並且恢復正常意識,神經功能顯著改善。
▲3歲的翁小妹妹(左2)接受微創大腦半球切開手術,切斷左右腦神經連結後,癲癇發作完全消失。(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大小兒神經科醫師范碧娟表示,癲癇盛行率05%至1%,服用2種或2種以上的抗癲癇藥物,抽搐的狀況仍舊不斷發生,稱為頑固型癲癇。翁小妹妹是罹患單純皰疹合併少見的腦炎,接著引發癲癇,可能是因為單純皰疹病毒藏在神經節中,當人體免疫力過低就可能攻擊人體,因此導致此後遺症。
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楊士弘表示,翁小妹妹在約2歲大時,因為右腳抽搐,在外院被診斷為腦炎,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不過今年起癲癇的狀況又逐漸變得頻繁難以控制,於今年3月起轉至台大醫院接受檢查與藥物治療。但因為癲癇影響,該病童語言發展遲緩,功能持續退化僅剩1歲孩童的語言程度,而動作方面也因為癲癇反覆抽搐,退化到幾乎全日臥床。
另外,翁小妹妹吞嚥也變得困難、反覆嗆咳,無法由口進食,而需要使用鼻胃管餵食。腦波檢查顯示有持續性局部癲癇發作;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大腦半球部持續有多處發炎病變與廣泛萎縮情形。
台大兒童癲癇治療團隊針對病童情形進行整體評估,確認癲癇放電的數個病灶皆起源於左側大腦,再傳導至右側大腦導致廣泛性腦部病變。楊士弘說,若採傳統癲癇手術需將左側大腦切除,然而手術本身存在風險,術後頭皮傷口長達10至20公分,可能產生感染出血、水腦症、對側肢體乏力與視野缺損等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治療。
最後選擇以切斷正常的右腦與不正常的左腦之間的所有神經連結,希望讓右腦能正常發育不受干擾,並藉由後續復健等方式恢復左腦喪失的部分功能。
大腦半球癲癇手術,早期的治療多進行半腦切除,將一半的大腦組織移除,手術工程浩大而風險高且後遺症多。近年來為了降低手術創傷與併發症,開刀方式逐漸減少腦部切除範圍,而著重切斷大腦間的連結神經束,手術創傷減少但困難度增加。
術後翁小妹妹癲癇發作完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並能開始與人互動,由口正常進食。此為台大醫院第一次嘗試採用微創的半腦切開手術,僅打開一個6公分長的頭皮傷口,在內視鏡與顯微鏡輔助下,經由兩側大腦間的縫隙與腦室空間,將胼胝體、島腦、顳葉海馬、基底額葉等連結神經束切斷,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狀況下,順利完成手術分離兩側大腦連結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