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保健食品、家庭常備良藥等都是國人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之一,但你真的懂得如何保存嗎?打開這些瓶瓶罐罐,會看到裡面有一小包印有「乾燥劑」、「脫氧劑」、「請勿食用」等字樣的東西,這到底是什麼?該如何處置?衛生福利部在臉書上發文提醒民眾,開封後的膠錠食品,乾燥劑與脫氧劑請丟棄,並依標示的保存方式儲存確保品質。
▲衛福部建議,保健食品等在開封後就可以直接將乾燥劑、脫氧劑丟棄,並依照標示的保存方式儲存。(圖/翻攝自pixabay)
瓶罐裡常常有一塊或一小罐不可食用的小包裝,它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衛福部說明,在罐中常見的小包裝其實有兩種:
1、脫氧劑
食品在密封包裝後,可以利用脫氧劑將內部剩餘的空氣結合,減少包裝內氧氣含量,這樣就可避免膠錠食品成分氧化,造成活性減退的問題。
2、乾燥劑
主要目的是吸附包裝內部的水氣,減少膠錠食品受潮,避免活性減退、發霉等問題。
▲衛福部提醒,保健食品、藥品,藥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品質。(圖/翻攝自pixabay)
衛福部解釋,膠錠食品開封後就會失去密封性,而反覆開啟也會讓罐內留存許多氧氣與水氣,當脫氧劑與乾燥劑超過能負荷的氧氣或水氣,原本包裝的脫氧劑或乾燥劑就不會再起作用。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在開封後就可以直接將乾燥劑、脫氧劑丟棄,並請民眾務必依照標示的保存方式儲存,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