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清朝維持兩百多年的歷史,一共傳了十二帝,在諸位皇帝中,最突出的應當就屬康熙皇帝,幼年登基,一生中除掉權傾一時的鰲拜,平三藩,親征葛爾丹,其在位期間,注意緩和階級矛盾,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農業政策,重視農耕,發展經濟,改革稅收,疏通漕運。使當時社會「天下粗安,四海承平」相對穩定的局面,為開啟百餘年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夯實基礎。
▲康熙帝畫像。(圖/翻攝自騰訊網)
康熙曾六次遊江南,皇帝出巡一般都是很講究排場的,並不是像戲劇中微服出巡私訪,反而是每一次出巡都是帶上很多人,花費極高,當時有一個官員名叫曹寅,他的父親曹璽曾是康熙的二等貼身侍衛,也算得上康熙的心腹,康熙六下江南中有四次就住在曹寅家中,令各地的官員對曹寅都心生羨慕。
但對曹寅來說卻是苦不堪言,招待皇帝的花費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幾次下來曹寅感覺力不從心,家中財產所剩無幾,於是曹寅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以招待皇帝為名,向國庫申請貸款,且每筆貸款的數字都很龐大。
曹寅在拿到貸款後,一分錢都沒貪,全花在招待康熙上,到了後兩次,他已欠國庫二十三萬兩白銀。康熙同曹寅關係非同一般。康熙六次南巡,四次由曹寅負責接待,共辦理四次接駕大典。曹寅一生不像貪官,不過他廣交名士,養戲班,造園林,刻精本書,揮霍已經成習慣,再加上官場應酬,王族親貴的需索,四次接待皇帝的花費,財務上屢次出現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