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後宮嬪妃都期望能夠獲得皇上寵幸,若是幸運懷上龍種,未來身份地位將飛黃騰達,連帶整個家族都能夠改頭換面,但因女性每月皆有生理期,難免會碰到皇帝臨幸時,卻發現無法侍寢,如此尷尬場面該如何推拒,其實每個朝代都有不同應對方法,學問可大了!
根據陸媒報導,漢朝期間,皇帝傳喚妃嬪若是遇到月事,總不能果斷拒絕,打擾皇上大好興致,此時妃嬪佳麗就會在手上戴「金戒指」,意為「經戒止」來提醒皇帝「月經來潮,禁止同房」。
▲明清皇帝翻牌子來決定侍寢嬪妃。(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此外《史記》也曾記載「天子諸侯群妾,以次進禦,有月事止不禦,更不口說,以丹注面目為識,令女史見之」,代表每位嬪妃侍寢均以「輪值」方式,若遇到月事不能侍寢,在當時風氣裡難以直接說出口,就會用紅色顏料在臉上做記號「密奏」,主管機關女史發現後,該段時間就不會再安排讓其侍寢。
到了唐代、五代十國之後,後宮所做記號五花八門,有些嬪妃會在手臂上繫上紅繩、腰間繫紅絲巾,有些則在居室掛上紅燈籠,極盡所能暗示自己不方便行房。
明清兩朝設置「敬事房」,專門管理後宮嬪妃侍寢相關事物,皇帝透過「翻牌子」來挑選侍寢妃子,若嬪妃遇到生理期,不再需要想盡辦法做記號,而是派人前往敬事房告知,由女倌負責記錄,暫時將牌子撤下,避免皇帝臨幸到不方便行房的嬪妃,干擾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