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好基本學力 強調多元探索發展:公立國中6大嶄新樣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王惠英/未來Family

新課綱促使學校快速改變。曾被認為是「流氓學校」的新北市新莊區福營國中,在校長李文旗帶領下,從品德、閱讀及國際教育三大方向成功翻轉。學生不再染髮、玩手機,更專注於課業學習,升學率大好,也吸引近百位學生轉回就讀,九年級全部滿班。 

去年該校畢業生約500人,多達20人考上北北基前三志願,逾半數學生錄取公立高中職。但別以為這是一群死讀書的孩子,因為只要走進校園就會發現,這裡有很多探索興趣和動手實作的空間。包括可食的地景、創意實驗室與創意工場、職業試探中心及媲美職業等級的棒球練習場。 

國中教育逐漸鬆綁 

新課綱加上「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讓台灣的教育創新更具動能,也逐漸鬆綁僵化的國中教育。在六都中,台北市最積極推動實驗國中,繼芳和、民族國中之後,濱江國中將成為全國第一所採用IB課程的實驗國中。五常國中首創的「未來教育實驗班」,則希望培養出有語文溝通表達、國際移動、創業思惟等能力的學生。 

此外,台北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科長諶亦聰表示,目前已著手推動「台北市國民中學形塑校園新文化新精神實施計畫」,一般公、私立國中皆可提出申請,預定補助15所國中,每年至多補助40萬元。該計畫鼓勵學校針對考科進行「專題探究」或「經典閱讀」的跨域課程,並列入定期評量成績。 

公立國中真的開始不一樣了。《未來Family》透過雙北、台中等六都教育局的訪談,整理出以下6大嶄新的學習樣貌: 

新樣貌1.   推動閱讀,鼓勵跨域學習 

新課綱強調素養,指的是一個人在面臨現在與未來各種問題時,具備足以應對的生活能力。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吸收新知,邁向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因此,大力推動閱讀教育成為公校的新氣象之一。 

以新北市的公立國中為例,提升學校的藏書量、推動讀報教育、設計與閱讀相關的多元化活動,以及老師透過閱讀文本為主軸,進行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與合作等,都是提升學生閱讀力的做法。 

李文旗分享,福營國中的藏書多達4、5萬冊,平均每個學生約30本;每週有2次晨讀時間,鼓勵學生讀報及接觸中長篇、不同類型的書籍,訓練思考力。他談到,「閱讀販賣」是跨領域課程,七年級新生學會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後,找一本要推銷的書,在美術課製作看板、表演藝術課練唱歌或演戲等。

 

▲(圖/翻攝自未來Family)

新樣貌2.   外師進駐,注重雙語課程 

桃園振聲中學前校長張湘君指出,用外師上英語課,是私校招生時的大賣點。不過,新課綱與雙語教育聯手出擊下,有愈來愈多外師進駐公校,協同學校老師一起授課、設計課程;有的學校在英語課採全英語授課,有的則在部分學科或領域採英語授課。 

其中,台北市的雙語教育跑得愈來愈快。諶亦聰表示,2020年8月,北市推出雙語課程的公立國中將一口氣增為8所,除了原有的格致國中外,加入至善、西湖、三民、懷生、北安、長安及誠正等國中。前5所是大學區學校,優先招收原劃定學區的學生,並開放給設籍台北市的學生申請就讀。 

近幾年,台中市積極推動國際教育,第二外語學習也從高中延伸到國中階段。惠文高中是完全中學,設有第二外語中心,與大墩、大業、向上、安和、黎明、至善等國中結為策略聯盟學校,共同將第二外語列為校訂課程或社團活動課程,包括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四種語言,國一、二學生自由選讀一種語言。

 

▲(圖/翻攝自未來Family)

新樣貌3.   科技教育,硬軟雙管齊下 

新課綱在國中新增科技領域,包含資訊科技、生活科技兩門科目,屬於必修課程。從硬體建置、師資培訓到課程規劃,科技教育逐漸翻轉公校的學習樣貌,為培育AI時代的人才積極做準備。 

「在公立國中大力配置智慧教室,讓很多家長感到更有信心,」桃園市教育局國中教育科科長蔡聖賢談到,現在每所國中都設置了智慧教室,並持續普及中。老師運用觸控面板輔助上課,搭配平板行動車,改變單向的教學方式,跟學生有更多互動。目前通過智慧學校認證的有大有、光明兩所國中。 

又如新北市,將矽谷最熱門的設計思考結合生活科技課程,目前已建置9所D. School旗艦學校,包括青山國中小、中山、福和、永和、中正、新泰、明志、板橋、北大高中等國中,鼓勵孩子多試探、多動手做做看。「有孩子從作品中獲得成就感,開始變得喜歡上學,」中等教育科專員劉雅琪說。 

新樣貌4.   強調在地,發展特色課程 

新課綱的「校訂課程」賦予學校更多彈性空間,發展適合自己的多元課程。在地化的特色課程,讓每所學校因地方特色而與眾不同,也帶給學生熟悉親切的學習歷程。 

例如台中市大甲的日南國中,位處自行車產業重地,不但有成績亮眼的自由車隊,還創立「BIKE機械社團」,讓學生學習單車維修技術,並在自行車活動中為騎士免費單車健檢。又如台南市忠孝國中,結合在地美食略帶甜味的獨有風格,發展統整性探究課程「府城的甜蜜日常」,探討「台南小吃為什麼是甜的」等問題。 

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夢的N次方總召集人王政忠曾在受訪時指出,在課程設計上回歸「從本土出發去連結世界」,是相當令人感到自豪的事。愈在地、愈國際,每個學生都應認識自己的家鄉、社區及生活文化。 

新樣貌5.   學力UP,拔尖更要扶弱 

批評新課綱的聲浪之一,就是擔憂大談難懂的素養,反而忽略顧好基本能力。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甚至在演講中強調:「只要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學好,未來就能面對科技快速變化。」 

新北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科長何茂田坦言,新課綱的落實,較少人提到基本學力的確保,容易被誤解為只重視學校的多元特色發展。因此,新北市率先於去年編列獎金及計畫經費共6百萬元,針對國中推動「學力UP」計畫。其中根據過去5年會考成績大數據,邀請9所「增A」(指會考基礎級(B)人數偏多)學校、15所「減C」(指會考待加強(C)人數偏多)學校參與,學校組成學力監控小組,教育局則網羅學者專家團隊協助學校進行學力診斷,並檢視各校提升學力的作戰策略,給予專業建議。 

「學力不是突然變壞的,可能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發生了,國中小需要一起檢討,」高雄市教育局國中教育科科長楊智雄指出,透過基本學力提升計畫,派遣英語、數學到校支持團隊,現在全市待加強的國中已從將近30所降為一半。 

新樣貌6.   跨域跨校,教師共備成長 

台中市教育局國中教育科科長李真玲談到,新課綱上路後,公立學校更加注重校長和老師的專業成長及增能,會組成跨校聯盟一起共備,這是目前成長的很大能量,也是私校比較難融入的。 

台南市推動新課綱專案辦公室執行祕書陳思瑀表示,台南市目前透過策略聯盟工作圈,將62所公立學校分成14個工作圈,每個工作圈約有3~5所學校,促成學校協力同行,校校成為前導學校,不希望有任何一所學校落後。 

此外,台南市校長與教師每年一次的公開授課及專業回饋,在108學年就一次到位,藉以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老師打開自己的教室,能夠讓更多人一起備課,一起看到他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並給予正向的鼓勵和專業的建議,」陳思瑀說。 

李真玲認為,私校注重考科與紙筆測驗,但現在的素養考題愈來愈靈活,透過學校之間的共備交流,對孩子比較會有幫助。 

「我們目前觀察到,設有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學校,這兩年會考成績後段的學生已大幅減少,」李真玲指出,新課綱甫上路,公、私校學生的學習表現,可能要等3年後的會考成績才能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圖/翻攝自未來Family)

 

延伸閱讀:

1.專訪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不能孩子生氣,就不教了

2.當孩子說:班上只有我沒手機!在「從眾」與「獨行」的岔路口,如何陪伴孩子做選擇?

3.為了遲緩的女兒,曾用盡一切辦法,還差點被神棍騙!神老師:人言可畏,勇者,方能無懼!

4.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不要有善變的脾氣!讓孩子知道:不管有任何壓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很有必要

5.父母不要急著表達意見!把聽孩子講話當成「重要的工作」般,徹底成為孩子最好的傾聽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