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家庭這個避風港,只要有心,也能把愛傳出去,擴及到社會的角落。第二屆台灣義行獎得主、輔導更生人22年的鄭益隆從剛開始只是做志工,到他深刻體會一定要協助更生人擁有一個家,才能讓再犯率降至零,這些年自掏腰包3千多萬元買房、租屋,成立三間「中途之家」收容累積超過6百人,無私的奉獻,成為更生人口中的人生導師「鄭老師」。
▲鄭益隆成立三間「中途之家」,將更生人視為家人一般對待。(圖/截自影片)
從事成衣貿易的鄭益隆當年因搬家、遷學區,發現一向成績優異的大女兒,國一月考全班成績分數低的讓他相當憂心,深入其中才發現,原來女兒在放牛班,班上有不少弱勢孩子且很多都是單親,甚至有的逃家、逃學、偷竊,自嘲自己「很雞婆」的鄭益隆,便開始投入少觀所當志工,想辦法挽救曾犯法、被收容到少觀所的孩子們。
▲當年大女兒因搬家、遷學區,成績一落千丈,鄭益隆才發現班上有許多弱勢家庭孩子。(圖/截自影片)
頻繁聯絡個案、入監探視,他深深體悟到,犯過錯坐過牢,要回到社會不難,但要過正常人的生活可就難上加難,更生人在重生過程中,得透過更多的關懷與愛,才能幫助他們去除標籤,重新回到社會。於是,鄭益隆一點一滴存錢、省錢,再租房、買房,憑藉著一己之力,陸續成立三間中途之家,甚至專門照顧曾犯下暴力重罪、性侵害罪行的更生人,補足更生保護會無法收容的不足之處。
▲22年來,鄭益隆已經協助上千名更生人,義舉獲頒無數獎項。(圖/截自影片)
即便對更生人無償安置,為他們打造安居的避風港,但鄭益隆卻也相當堅守原則,就是與更生人訂立公約「不准再犯罪」。原本女兒一度不能理解父親,為何對這群沒有血緣的人如此付出關懷,直到後來看到更生人浪子回頭,甚至與父親像兄弟般一樣親近,就漸漸明白父親從中獲得快樂的理念。
▲女兒鄭儀與媽媽曾經也不解,如今對父親的善舉,感到相當驕傲。(圖/截自影片)
完全像是兄弟、家人的概念,鄭益隆經常帶更生人們一起吃飯、旅遊。而在更生人的眼中,對「鄭老師」無私的愛相當感激,「他根本不是人!因為是人,不會做這種工作,這件事,又花錢、又花時間,也沒賺到任何錢。」這是一名更生人內心最真誠的感謝,而鄭益隆在一旁則是微笑、默默地接受了這份反饋。
▲鄭益隆將更生人們視為家人,經常自掏腰包帶他們吃飯、旅遊。(圖/截自影片)
「第二屆台灣義行獎」得獎人
鄭益隆/ 鄭老師中途站
更生輔導22 年,熱血義工獻愛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說過:「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在人生的道路上,哪個人沒有犯過錯呢?重點是個人能不能知錯悔悟、社會能不能包容接納。受刑人出監之後更生之路往往比一般人走得更艱辛,不少更生人並非不願工作,也並非沒有能力工作,但因為整體社會環境對更生人之觀感較為防衛,因此,多數先天家庭或經濟環境不佳之更生人,必須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社會上生存。鄭老師中途站多年來獨自一人維持整個運作,基於愛心服務及防衛社會安全的理念,對於難以適應社會生活,需要協助的更生人,從入監關懷輔導開始,接著提供個案出獄後免費無償安置及陪伴式的服務,重建其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多年來累計服務了逾600 位更生人及少年,受益之監獄受刑
人及家庭更是不計其數。
【第二屆台灣義行獎】https://yixing.org.tw/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