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果(新新聞)
這幾天,關於網路言論自由與霸凌之間的界線討論,讓我想起幾年前讀過一段鈴木一朗的訪談。
曾經專訪過日本足球名將「中田英壽」與視覺系樂團X Japan團長Yoshiki 的紀實作家小松成美,訪問鈴木一朗時,問他除了體能技術與飲食之外,有沒有採取什麼「精神訓練」?譬如反覆看球賽錄影帶或冥想之類的?
▲鈴木一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沒想到一朗的回答竟然是:具體上倒是沒做什麼,勉強要說的話,應該就是不去接觸一些無用的資訊。所謂無用的資訊,簡單來說就是運動報、八卦雜誌之類的東西。如果在意媒體到底怎麼看待我,只會造成我的壓力;尤其是負面的意見,就算嘴巴說不在意,也絕對不會有正面的幫助。這雖然不算是訓練,但的確是我一直很徹底執行的一件事。
小松成美進一步追問:「真的完全不看嗎?」鈴木一朗說,沒有出賽的時候或因傷無法上場時,也是會看一點,但是球季中,「我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如果讀者讀了這些東西會覺得開心,那也無可厚非。只是,我自己本身不想被非事實的東西影響。」這篇訪談刊登在二○○一年四月分由新潮社發行的Ichiro Interview,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對於公眾人物如職業運動選手或藝人的負面攻擊,以紙本的八卦媒體為主;如果時空背景放在現今,網路爆料應該比八卦媒體還要厲害,其中雖有真實目擊,但也有惡意虛構。
今天看到楊丞琳受訪時表示,至今已有五年都不去看網路留言,公眾人物雖然可受公評,但是看到攻訐字眼難免受影響。在網路丟出訊息、發表言論,不管具名與否,一旦意見不同,下方留言版就成為炮火亂射的戰場,這是溝通介面的演變。面對面多少基於交情,還要顧慮到後果;一旦透過網路匿名攻擊,既無交情也很少考慮到後果,自然就不會客氣,多數丟了炸彈就跑,不管對方死活。
公眾人物向來被要求需妥善回應支持者,從讚美之中得到信心,從批評之中得到改進;但如果因為惡意謾罵而失去奮鬥的力氣,該怎麼辦?也許可以試試鈴木一朗的精神訓練。自己清楚什麼是值得努力的,什麼是所愛的人與愛你的人所在乎的;那些沒有根據的惡意爆料或情緒性謾罵,因為沒有正面幫助,那就學學鈴木一朗,看都不要看一眼,或像柯P說的,神經大條一點囉!(更多文章請見1469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