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警凶嫌判無罪引社會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日說,擬從精神病人治療、強制就醫等方向改革,且支持成立司法精神病院。心口司長諶立中也說,盼爭取預算擴充社區精神照護能量。
▲殺警凶嫌判無罪引社會討論。(圖/資料照)
鐵路警察李承翰遭鄭姓男子刺死案,嘉義地院一審判決鄭男無罪、入相當處所強制就醫5年,引起社會討論,負責精神鑑定的台中榮總嘉義分院身心科醫師沈正哲也遭遇網路謾罵、霸凌。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此次事件單一鑑定醫師承受壓力很大,但他秉持專業、做專業意見,在程序上一點錯都沒有,不應該怪他。
面對當前精神醫療困境,陳時中說,擬讓更好的醫療體系介入,病人可以穩定就醫,降低社會污名化,也增加回歸社會可能性。過去治療可能牽涉健保給付,產生費用排擠,現在思考讓公費預算支應,不受健保總額限制。
陳時中也說,精神病人有自傷或傷人之虞可強制就醫,但牽涉認定和人權爭議,醫師必須承擔判定壓力。考量設置較大的委員會,引進更多專家協助判定,但判定時間可能更長,導致空窗期長,與緊急安置需求不符。需要更多的討論,他也支持設立司法精神病院。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晚間受訪則表示,從正面看待,此事件引發大眾關心精神醫療,有助爭取更多預算從事精神心理衛生工作,也希望可以真正幫助到精神病人。
諶立中說,殺警案凶嫌停藥2年,發病已久,有被害妄想症,但沒人幫忙他,家人可能也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有好的通報系統,建置評估量表,在發現疑似個案就能通報轉介,讓專業團隊即時介入。目前雖有通報機制,但結構不良。
如果成功爭取到資源,諶立中說,首要之務是增加社區支持力量,增加社區關懷訪視員人數,且設法建立更完整且通暢的通報體系,不管是民政、社政或衛政接到有異狀的個案通報,都能轉介給專業團隊協助。
經費資源不足是精神醫療和心理衛生防治長期困境。諶立中說,近年推動精神社區品質方案,全台有6、7家療養院結合當地綜合醫院精神科,針對高風險個案提供關懷協助。但拿不到足夠預算,試辦多年計畫仍無法擴大,甚至可能斷炊。
諶立中說,社區照護方案有成效,但可惜規模和涵蓋率都太小,且給付不好,對醫院沒有誘因,尤其對須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的精神醫療來說,更屬艱難。
根據衛福部資料,目前台灣精神病人的社區追蹤訪視資源欠缺,心理衛生社工、社區關懷訪視員及公共衛生護理師要照顧全台超過14萬名個案,導致每一個案的服務時間、服務品質不佳。其中又以社關員角色吃重,需要訪視的案量有4萬,但社關員只有99人,平均每人要負荷超過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