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謦煒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莊瑞雄、陳亭妃等18人共同提案,提案內容指出「鑒於我國與中國之關係已不再以『國家統一』做為唯一最終目標,因應我國政治現實及發展,應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將內文有關「國家統一前」的規定通通刪除。該案目前雖僅一讀通過,但是此案仍然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蔡易餘日前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刪除「國家統一」字眼,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圖/翻攝自蔡易餘 家己人臉書)
作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面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卻會略顯尷尬。當然,就像過去的華航改名案一樣,由於現在是防疫期間,應以防疫為重,也許國民黨仍然會以「重民生輕政治」的說法,對民進黨試圖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嗤之以鼻,或者嘲笑民進黨怎麼只敢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不敢直接修《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等作為。這些主張都是事實,也是民進黨無法改變的軟肋,但這在背後也凸顯出國民黨目前在論述上略顯蒼白的困境。
蔡英文於四年前競選總統時,曾表示她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政制度」,強調「將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四平八穩,甚至對大陸有所緩和,雖未明確承認中共強調的「九二共識」定海神針,但《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規範的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的國家定位,在這一法律觀下,兩岸仍然同屬一個國家。
但是,在民進黨立委的修正草案總說明中,卻明確指出「中華民國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占領大陸淪陷區之歷史事實,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主權」。如果這一提案最後三讀通過,儘管提案內容沒列在法規裡,不具有當然的法律效力,但在解釋法律時會考慮到立法者的意旨,可說是民進黨邁向李登輝式「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起手式。
民進黨立委僅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而非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前言中有關「國家統一前」的文字拿掉,可見他們的良苦用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提案並不是台灣內部說了就算,還必須要看外部反應。中國大陸是否會有反應?反應多大?雖然蔡政府平素跟大陸的關係就不好,但基於台灣的實力,絕對不樂見雙方完全撕破臉走向攤牌的末路,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頗有試水溫的意味。
▲ 刪統一字眼國台辦不爽…蔡易餘:中國想被統一,交出政權啊。(圖/翻攝蔡易餘 家己人臉書)
而現在蔡政府與美國關係緊密,美國人總是說支持維持現狀,不支持台灣獨立,那麼台灣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會被認為是「改變現狀」而受到反對或壓制嗎?特別在防疫期間,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空前高張,中國大陸因新冠肺炎而在國際上焦頭爛額,顯然是提出這一修正的最好時機。
目前,國民黨的改革委員會仍在召開中,眾所注目的「兩岸論述」也在改革委員會討論的階段,因此,相較於過去馬英九時代「九二共識」的明確概念,現在的國民黨並沒有定於一尊的論述。從目前媒體報導的論述方向上看,或許會維持「九二共識」或現行憲政制度的國家定位精神,但更強調對自由民主的守護,力求維持「親美友日和陸」的基本方針,然而並不是確定的方案,為求審慎,可能最晚要到六月才會有結果。
只是,就算國民黨仍然認同「九二共識」中「一國兩區」的定位,就連過去馬英九在選舉時都曾說過「台獨」可以是台灣終局的選項(只要經過多數台灣民意認可),再加上現在又擔憂被稱為親共、統派,那麼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寫死的「國家統一前」這一條文拿掉,國民黨似乎沒有主張反對的著力點。
國民黨固須面對論述蒼白無力,面對多數民意左支右絀的問題,然而民進黨儘管在修正說明中寫得頭頭是道,卻也無力改變真實法理現狀。畢竟,民進黨立委雖提出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前」拿掉,卻沒修改同法中有關「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區別,大陸地區仍然是「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
雖然民進黨立委在修正草案總說明中提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主權」,卻未在法律條文中有所體現,即使法案通過也未改變兩岸實際法理現狀,象徵或測試性的意涵大於實質。對民進黨而言,他們論述最大的弱點在於必須受制於人。以蔡英文現在的威望,還未走到陳水扁必須靠廢國統會以挽回深綠民心的地步,或許這個提案最後會像民進黨之前提出「華航正名」的案子一樣,「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作者簡介》呂謦煒,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台大國發所兩岸組碩士,現任兩岸公共事務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