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佩因與寄養家人溝通不順暢,讓小佩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而走上迷途,但善牧基金會運用復原力概念重新開啟與小佩的對話,讓小佩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敞開心懷並回到社會正軌。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3日舉行「善牧復原力節-青少年主題影展」記者會,宣布21日起在台北市、新竹市、高雄市舉辦3場「青春不得了」青少年主題影展,會中也分享5大開啟與青少年對話的方式。(圖/中央社)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今天舉行「善牧復原力節-青少年主題影展」記者會,宣布21日起在台北市、新竹市、高雄市舉辦3場「青春不得了」青少年主題影展。
善牧基金會也分享5大開啟與青少年對話的方式,包含:鬆動刻板視角,客觀眼光看待;傾聽與理解,不只看外顯問題;用心陪伴,適時引導,成為接住少年的那雙手;營造正向經驗,啟動少年自身復原力;善用轉譯功能,協助開啟對話框。
少女小佩(化名)目前任職於時尚產業,8歲時因為父親疏於照顧及家暴開始她的寄養生活,小佩年少時曾有段狂飆的日子,偷竊、說謊、陪酒、伴遊樣樣來,也因早年的經歷,小佩內心深處始終覺得自己是被拋棄、沒人愛的小孩,而無法與寄養家庭對話、溝通,直到18歲自立為止,一共轉換3個寄養家庭。
後來偶然之間,小佩到了善牧活動中心,遇到了善牧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高珮熏,在了解小佩行為背後的原因後,高珮熏用耐心傾聽小佩的各種心情及想法,讓小佩逐漸打開心房、感受到被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小佩慢慢地找到內在復原力,蛻變成現在迥然不同的她。
善牧基金會表示,社會上有許多人覺得青少年難接近,可能問三句只回一句,導致對話難以繼續,也常常造成家庭溝通不順暢,讓孩子覺得自己得不到關心,照顧者也不知怎麼接觸青少年,然而青少年期是孩子「形成自我認同」與「建立角色統整」的重要發展階段,若缺乏適時地引導及成人典範,孩子就可能走偏。
善牧基金會宜蘭縣市區主任張舜治表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復原力,只要適時地傾聽、引導。要開啟與青少年對話,建議要先鬆動刻板視角,用客觀眼光看待青少年;認真傾聽少年負面行為背後的故事,真心理解少年的行為,並透過陪伴,建立同行而相互的牽絆,適時從旁引導,幫助少年內求自我的韌性與優勢。
張舜治也建議,人人都有被尊重、肯定的內在需求,一旦被欣賞,得到鼓勵,就會渴望往更好的方向,少年也是,藉由營造正向經驗,讓少年藉由自身復原力,逐步走出陰霾。
此外,在溝通過程中,若摻有情緒,當事者很容易被情緒牽引,而無法冷靜地就事論事,此時若有懂青少年、能夠擷取重要訊息的中間者,便可成為雙方的橋梁,透過話語的轉譯,協助青少年打開心房,開啟彼此的對話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