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遠見雜誌
文╱李國盛、林讓均、林珮萱
病毒改變了什麼?為了解讀疫後新世界,《遠見》展開「國際大師‧台灣連線」系列專欄,每月獨家連線一位國際大師。本期擔綱的大師,是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在病毒崩解世界、民眾對前途困惑的此刻,哈拉瑞被許多人視為是能洞悉古今、眺望未來的預言家。
這位來自以色列、44歲的思想界新偶像,卻將自己定位為「歷史學家」與「哲學家」,提醒所有追捧他的人,不要當他當成大師(guru)。
但,他的確締造了大師級的里程碑。他所撰寫的人類三部曲:《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與《21世紀的21堂課》,一出版即風靡全球,這三本書創下全球銷售超過2500萬本的紀錄。
2020是重塑世界面貌關鍵年
這也帶給他名聲、金錢與影響力。身為知名同性戀者、與丈夫定居在以色列,但他仍對所擁有的一切,時常感到不安。例如,哈拉瑞不喜歡身為他經紀人的丈夫開保時捷名車,只因覺得「歷史學家有錢是不被接受的!」
其實,這無損於哈拉瑞的智者魅力。許多跨國企業老闆、政經人物都是哈拉瑞的書迷,他曾受邀到法國總統府艾麗榭宮、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的宅邸,甚或無數政經要人的聚會。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以及台灣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都曾公開推薦哈拉瑞的書。
「拜讀哈拉瑞的書,震撼就像是親身去參拜埃及金字塔!」歐巴馬曾在一次專訪中這麼說。
專研世界史、中古史的哈拉瑞,近年逐步聚焦於人類集體命運、乃至於地球的明天,其實,哈拉瑞最終想要探討的是生命的意義。
在《21世紀的21堂課》,他論辯AI(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帶來的挑戰,示警「演算法將成為獨裁者」;另方面,則憂心法西斯主義的捲土重來,呼籲每個人都該是分享共好價值的全球主義者。
疫情當前,哈拉瑞對台灣,只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書面回覆諸多關鍵議題,並指出疫後世界的全新路徑圖。
「病毒這場仗,台灣已贏得國際敬重!」他推崇台灣的防疫努力,再次強調唯有合作才能戰勝病毒。其實,在《人類大歷史》中,他已指出「智人」能夠彼此合作,是人類發展超越其他物種的最關鍵因素。
此次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哈拉瑞觀察這根本是人禍,因為人類明明有「能力」遏制病毒蔓延,卻沒有「智慧」阻止這一切。
同時,哈拉瑞也在訪談中提出警訊。
「2020將是重塑世界面貌的關鍵年!」他提醒世人,病毒顛覆所有秩序,世界變得流動而具可塑性。所以,此刻必須緊盯政治人物言行,敦促各國政府採行正確的行動、制定對的政策,否則一旦新規則確立,就難以力挽狂瀾。
以下,是《遠見》訪談哈拉瑞的精采摘要:
科技龍頭臨危肩負更大責任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您注意到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努力?對於台灣在疫情中的國際處境,有何建議?
哈拉瑞答(以下簡稱「答」):台灣這次的危機處理已受到全球矚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在於台灣阻止疫情擴散的同時並未犧牲民主,也未訴諸極權。
如果有人說「想阻止疫情,我們必須學中國的極權,那是唯一可能成功的方式!」就會有人反駁:「沒這回事,看看台灣對疫情的處置甚至比中國更有效,而他們可是個民主政體。」
台灣一直被孤立,國際處境困難,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容易改變。然而,在這場危機中,台灣已贏得國際諸多敬重。如果台灣能夠分享抗疫寶貴經驗、告訴世界如何應對疫情,必然也能得到長久的感激之情。
問:您如何觀察全球企業因應疫情的做法?此情況下,如何思考企業社會責任?
答:這場危機中,企業扮演關鍵角色。Google、臉書、騰訊等科技龍頭的重要性遠超以往,許多過去在實體世界運作的活動,現在都由這些科技大咖提供數位基礎架構來運行。
這意味著,這些科技龍頭,甚至所有業界都肩負更大責任。除了自身的商業營利,也該把社會公益納入考量,不該反過來趁機牟利。
以遠距(在家)辦公為例,有諸多優點,相對地也有諸多問題。員工們在家辦公,代表著老闆接手了我的住處,讓我的住處也成了公司的一部分;但老闆可不用為此付錢。家裡的電費和電話費是我在付,清潔是我在維護,午餐還得自己煮,而且我必須要求其他家人保持安靜。這對員工來說可不公平。如果要把住處變成公司的一部分,老闆應該付錢吧?企業不能只想到自己的營利,而必須考量這些情境對員工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得仰賴合作度過難關
問:疫情當前,您觀察到哪些做得很好、發揮合作的案例?
答:最佳典範,就是目前全球科學界的全體總動員與攜手合作。
全世界的科學家公開分享各種資訊,彼此信賴、共同研發各種療法及疫苗。例如台灣醫師早上取得的重大發現,可能到晚上已能在西班牙拯救人命。
每一個人都得仰賴這樣的合作來度過難關,據此,所有人都能出於本能反抗易使人陷入孤立的國族主義。
如果法國的科學家研發出有效的疫苗,我不相信中國或美國會有人高喊「我們不要外國疫苗!我們要等本國科學家研發出愛國疫苗!」
問:您曾提到,人類的三大天敵:飢荒、瘟疫與戰爭,到21世紀已可獲控制。但新冠肺炎快速蔓延全球,是否讓您改變看法?
答:我在書中指出:「有鑑於人類在20世紀的成就,如果以後的人類仍然苦於饑荒、瘟疫和戰爭,已不能再怪在自然或上帝的頭上。我們已有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並減少未來受苦的發生率。」
在我看來,面對此次疫情,以上說法依然成立。
我們顯然不可能避免新的傳染病出現,各種病原體還是會不斷從動物傳到人類身上,或是透過突變而變得更易傳染、更致命。然而人類確實已有能力抑制各種疫情,避免數百萬人命的犧牲。
而想了解今日疫情,應該和過去做比較。在前現代時期,人類多半還不知道瘟疫的成因,也不知道如何抑止瘟疫。於是通常會把瘟疫怪罪於神明發怒、黑魔法肆虐,唯一能做的就是舉辦大型群眾祈禱,反而造成大規模群聚感染。
在14世紀,黑死病帶走了歐亞大陸超過1/4人口,但當時的人自始至終對病因毫無頭緒、陷入全然的無助。
相對地,新冠病毒爆發之後,科學家只花了兩週,就確認並完成了這隻新病毒的基因定序,還研發出可靠的檢測方式。同時,政府及銀行也推出方案避免經濟崩潰。
然而,疫情仍帶來一大警訊!人類有「能力」抑制疫情,並不代表人類總是有「智慧」得以妥善運用這份能力。
目前全世界所面對的,並不是什麼無可避免的天災,而是人禍。
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忽視了醫療保健系統、未能及時回應、未有效全球合作,才造成今日景象。人類確實有能力阻止,但目前為止,我們還缺少了阻止這一切的智慧。
問:如果您重寫《21世紀的21堂課》,「病毒」會是您這本書的第22堂課嗎?
答:在線性思考中,我們總以為過去發生的事在未來會繼續發生,但歷史其實難以預料。
因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所有人都覺得再過個5年10年應該還會有另一場大的流行病。但有可能人類未來根本不會遇上疾病流行,而是遭逢另一項完全不同的危機,例如極速的氣候變遷、狂暴的火山爆發,甚至是一場核戰。
疫後世界,「政治」將更重要
問:身為歷史學家,您會怎麼看新冠疫情的歷史意義?疫後世界將有什麼新面貌?
答:這場疫情並不會把人類逼向某個絕對的未來,而是逼著我們做出種種不同的決定;而不同的決定將導向不同的未來。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可以選擇全球團結合作,得到更為同心一體的世界。也可以選擇各國堅壁清野、互相對抗,也會造成更為破碎分裂、充斥敵意的世界。我們可以選擇走向極權監控,也可以選擇為公民賦能、提升政府透明度。
政府能夠選擇拯救大企業、讓勞工團體更趨弱勢,也能用這個機會讓大企業受到管治、讓勞工團體得到強化。
或者,將交通運輸系統與能源業重建得更為環保,又或短視於經濟復甦,而將環保視為無物。像這樣的選擇,還有許多。
問:各國因疫情而鎖國,極端國族主義將捲土重來嗎?
答:疫後世界的一切變化,可說都是政治的選擇。因此,「政治」這件事的重要性會比過去高。
媒體和大眾實在不該只緊追著最新的疫情新聞,關心美國又有幾例確診、義大利又有幾人死亡,應該更關注這項危機的政治面,以及政治人物又做出哪些重要決定。
接下來幾個月,政治人物將會讓整個世界改頭換面,整個世界將會變得十分流動而具可塑性。
因為,這項危機完全出乎意料,政治人物手中沒有現成藍圖,格外能接受新想法、甚至是瘋狂的概念。然而一旦做出正式決定,就會形成新的秩序,未來想再有不同的嘗試就更難了。
到了2021年才掌權的人,就像是在派對結束了才到場的客人,除了幫忙收拾髒碗盤(指「承擔後果」),已無力回天。趁著現在派對還正在進行,我們必須打起精神,敦促各國政府採行對的政策。
我無法預測世界到了2021年會是什麼模樣,但應該會與2019年大不相同,而我希望會是一個更好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最大的敵人並非病毒,而是人類自己心中的惡魔:仇恨、貪婪、無知。
如果我們只是把這場疫情怪罪於外人、怪罪於弱勢族群;如果企業只關心自己的營利;如果我們相信了那些陰謀論,要克服這場疫情就會變得難上加難,未來的世界也將充斥仇恨、貪婪與無知。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四海團結,慷慨對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如果我們更堅定地相信科學、相信負責任的媒體,要克服這場疫情也將變得容易,我們未來將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裡。
保護同胞,必須與外人合作
問:過去10年,您三本全球暢銷書所揭示的種種現象,哪些好轉、哪些則惡化?又有哪些必須警惕的轉變?
答:在這10年間,三項發展令人擔心。首先是國際體系衰敗,極端國族主義與孤立主義日益盛行;第二,整個生態系統也迅速惡化;第三,AI與遺傳學等危險科技正在極速發展。
這三項發展的結合,嚴重威脅全人類的生存。所幸,目前仍有逆轉機會。
關鍵在於,我們必須體認到所有人類是禍福與共。某些政治人物(哈拉瑞舉例,像是當今的美國總統川普)會說國族主義與全球主義兩者從根本上就相斥,也說我們應該選擇國族主義、捨棄全球主義。但這是一項危險的錯誤,國族主義與全球主義兩者並不衝突。
原因在於,國族主義的重點並非「憎惡外人」,而是「珍愛同胞」。而在21世紀,如果真想要保護同胞的安全與繁榮,就必須與外人攜手合作。
所以,如果想當個好的國族主義者,就只能同時當個全球主義者。如此,全球團結一心,就能共創美好世界。
問:您打算著手書寫人類與動物的關係,為何對這主題有興趣?想傳達什麼訊息?
答:想要真正了解人類的歷史,必須論及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關係。無論在經濟、政治,甚至是文化與宗教上,動物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例如,想了解中華美食,能不談雞、豬、魚?想探討蒙古帝國,難道不談馬?而如果要討論印度宗教,又怎可能不談到聖牛、象神甘尼許(Ganesh)、猴神哈奴曼(Hanuman)?
如果有人質疑,人和動物的關係到了21世紀是否還重要?我們目前面臨的危機正可做為警惕:不過是一隻蝙蝠,就已讓全球經濟嘎然而止!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6月號:https://bit.ly/2XMrc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