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遠見雜誌/創新板2.0上路 「亞洲那斯達克」成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廖君雅/遠見雜誌

2021年7月推出的「創新板」,於2025年1月迎來重大變革,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讓更多人可參與投資。但,放寬投資條件,就能帶來投資量能嗎?創新板2.0,仍有許多挑戰待克服。

創新板在放寬限制後,可望改頭換面。(圖/遠見雜誌提供)

▲創新板在放寬限制後,可望改頭換面。(圖/遠見雜誌提供)

近期國內各大券商紛紛通知客戶創新板2.0正式上路,投資人僅需簽署「風險預告書」即可參與交易。許多人開始好奇:創新板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與傳統上市櫃公司又有何不同? 

上市櫃審核程序繁瑣,資本額門檻高,對於新創公司來說,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往往是一項艱鉅的挑戰。為縮短新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籌資時程,並擴大參與度,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分別於2021年推出「創新板」與「戰略新板」,為符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新創企業提供上市捷徑。 

2024年,13家「戰略新板」公司已正式併入興櫃。證交所轉而力圖活化創新板(TIB),增加新創「留台」募資的誘因,將創新板公司申請轉一般板的上市年限,由兩年縮短至一年。 

國際上,美國的Nasdaq(那斯達克)、日本的Growth板、韓國的KOSDAQ、新加坡的凱利板及英國的AIM板,亦有類似機制,專注於高成長、高科技產業。台灣創新板則推動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創新能力與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掛牌。 

建構亞洲創新板,強化競爭

近年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的台灣虎航、雲豹能源、泓德能源,也都是先從創新板起家。 

然而,三年來創新板1.0僅吸引30家掛牌公司與30萬合格投資人參與,外界認為,交易量低迷、流動性不足是主因。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自上任以來,推動「台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重要施政目標之一。他順應市場需求,同意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制度,自2025年1月6日起,將參與創新板交易的資格擴大至全市場1300萬名投資人,投資範圍瞬間放寬43倍,投資人簽署風險預告書後,就能卡位未來具爆發性的新興潛力股。 

證交所也提出三大配套措施: 

一、強化審查嚴謹度:引入更多獨立專家,針對新創企業進行更嚴格的評估。 

二、打造友善籌資環境:為新創企業提供更靈活的融資選擇。 

三、保障投資人權益:提升資訊透明度,並強化市場監管。 

彭金隆表示,創新板承擔著活絡資本市場新經濟的重要使命,終極目標是建構亞洲創新板,吸引國內外優秀新創企業選擇台灣掛牌,進一步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創新板19家公司一覽。(圖/遠見雜誌提供)

▲創新板19家公司一覽。(圖/遠見雜誌提供)

邀獨立專家進行創新審查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以「精品店」形容創新板的定位。 

他強調,創新板專注於高創新、高成長潛力的輕資產產業,例如數位雲端、智慧醫療、人工智慧與綠能環保等。他指出,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的目的是提升創新板流動性與估值,吸引更多資金活水注入市場,並希望推動台灣產業創新動能。 

此外,證交所也編列全年約5000至6000萬元的推廣預算,鼓勵證券商進行造市,並透過抽獎活動吸引投資人參與。截至1月10日,創新板2.0的日均成交量已達200至300萬股,較2024年第四季的表現翻倍增長。同時開放零股交易,但基於風險考量,當沖交易目前尚未開放。 

「台灣科技島的硬實力不僅獲得全世界肯定,創新能力亦名列前茅,所以我們會更加注重審查創新性,也會加強要求公司跟投資者有更多溝通的機會,」林修銘指出台灣創新板的優勢。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則補充,將依照業態的不同,聘任經濟部、數發部及工研院等單位的獨立專家評估,七位專家中至少要有五位同意才能放行。 

目前創新板掛牌公司僅19家,新增15家的年度目標,已列入證交所績效指標。 

新創圈亦相當關注,證交所在升格當日舉辦「挺TIB大喊話」活動造勢,現場座無虛席,共有國內外約250家創新企業、中介機構、創投組織代表出席,在創新板掛牌的走著瞧Gogolook及錼創科技也化身為「活廣告」。 

Gogolook是信任科技服務商,主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數位防詐服務,2023年7月以首家「新經濟」AI軟體公司之姿掛牌創新板,隨著掛牌後海外布局有成、獲利能力顯著提升,已申請並獲准改列一般板。 

Gogolook也曾猶豫要在美國或日本掛牌,最後落腳台灣。 

Gogolook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勝丰娓娓道出緣由,他直言當時去美國實力不夠,要去日本營收也尚未到位,幾經衡量後,便決定前進台灣創新板。 

事後,鄭勝丰認為這決定做對了,Gogolook得以快速擴充成長動能,只是這一年也有不少人曾向他反映想投資Gogolook,卻卡在資格門檻不得其門而入。 

「有價才有量,只要市場活絡就是好事。」鄭勝丰看好這次鬆綁,並期許Gogolook的經驗,能夠鼓舞更多台灣新創公司進入創新板,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加速進軍國際。 

國內外新興產業成標的 

另一家錼創科技,是最早在新創板掛牌公司的「元老」,為MicroLED 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迄今還留在創新板。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及第三季轉虧為盈,加上創新板新制的激勵效果,2024年全年股價就漲一倍,法人亦看好其未來表現。 

錼創科技董事長李允立最常跟同事說,專注把本業做好,才能走得更長遠。 

若是突然湧入一群菜籃族、投資小白,成日殺進殺出,造成股價波動,也不是經營者所樂見的。李允立強調,資本市場的活絡,應建立在公司實力與長期發展之上,而非投機行為。 

至少投資過500家新創公司,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感慨,台灣過去對創新公司的投資限制過於嚴格,他已不只一次批評合格投資人制度,如今取消限制,相當於拼上最後一塊拼圖,希望往後友善的制度,能夠讓台灣實現亞洲的「那斯達克」願景。 

只是創新板的改革措施雖成效初顯,但要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仍需克服挑戰。首先,如何吸引更多優質新創企業掛牌,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市場是未來重點。此外,如何兼顧市場流動性與投資風險,也是主管機關與市場參與者需共同面對的課題。 

李愛玲強調,接下來會積極與公部門、創投合作,主動深入國內外新興產業生態圈,接觸潛在案源,也鼓勵上市櫃集團旗下優質創新公司,以大帶小。目前證交所與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以新加坡為基地,深入東南亞新創圈,共同開發海外創新企業案源,未來也會偕同台灣創新企業南向,進行技術交流。 

但投資創新板,口袋證券也提醒投資人,要善用公開資訊,並有以下三大建議: 

一、藉由法說會掌握企業策略方向、財務狀況;二、密切觀察各股流動性與價格波動,尤其新制度推行後可能大幅影響個股交易量;三、關注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若創新板公司業績發生嚴重衰退,也將在該區揭露未來營運策略。 

創新板的企業仍屬於早期發展階段,經營挑戰相對高,股民若要投資,應謹慎評估風險。

申請創新板IPO財務要件 

第一類》 
.市值不低於新台 幣10億元  
.營業收入最近四季合計不低於1億元  
.足供掛牌後12個月的營運資金    

第二類  (限生技醫療事業)》 
.市值不低於新台幣20億元  
.有不低於足供掛牌後12個月營運資金的125%  
.新藥公司核心產品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第三類》 
.市值不低於新台幣40億元  
.有不低於足供掛牌後12個月營運資金的125%    

資料來源:證交所  
註:需符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或創新經營模式;申請上市時應符合上列標準之一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外稿
#創新板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藍綠又開戰?《選罷法》連署加嚴覆議案今表決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