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日前在邊界加萬谷(Galwan River)地區發生衝突。有分析指出,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若這回還以為能獲鄰邦公開相挺,那就大錯特錯。
▲印度與中國日前在邊界加萬谷地區發生衝突。圖為印軍在中印邊界的一處基地。(圖/安納杜魯新聞社提供)
印度與中國15日晚間在喜馬拉雅山西部的中印邊界高山加萬谷地區發生衝突,兩國軍人都傳死傷;17日與巴基斯坦互控對方違反規定在克什米爾邊界開火;尼泊爾國會18日通過憲法修正,認可官方新地圖納入與印度有領土爭議的3個地區,不再顧忌印度反應。
● 總理稱中國沒越界 印態度軟化
印度形同一週內在邊界糾紛同時卯上中、巴、尼泊爾,讓莫迪明顯想讓釀成印軍20死、70傷的印中邊界衝突降溫。路透社報導,莫迪今天表示,印度邊界並未發生遭入侵情事。
莫迪在提及這場印中兩軍加萬谷徒手肉搏衝突時說:「沒人侵入我們的邊界,任何當事方都沒有,我們的哨所也沒有淪陷。」
莫迪在印度因應這次衝突的跨黨派會議後透過電視發表的聲明內容,卻與自家政府稍早立場大異其趣。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17日才對一名中方高階外交官表示,衝突是因中方越界「打算在加萬谷印方這側構築工事所引發」。
有美國媒體分析,在這場40多年來死傷最嚴重邊界衝突加劇印中緊張、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飆升與經濟朝向衰退之際,印度發現傳統區域盟邦與像孟加拉、尼泊爾等夥伴竟默不作聲。
● 鄰國一改往日相挺 這回默不作聲
此外,前次與中國在5月5日發生邊界危機,莫迪接觸鄰邦討拍時也沒獲奧援,只有美國、英國、歐盟等遠在天邊的朋友表示關切和致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還要兩邊都做最大克制。
莫迪在第1個總理任期內的「睦鄰優先」政策,助他解決與孟加拉的邊界爭端,也緩和與斯里蘭卡及不丹間的關係,但這個政策在他連任後失色。莫迪政府在第2任期間轉向強硬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損及一些傳統鄰邦對印度的支持,讓長期的貿易與安全夥伴不舒服。
隨著國內憤怒情緒發出抵制中國貨、禁止中企取得印度政府標案呼聲高漲,如今莫迪需要在國內民族主義沸騰和尋求與北京和平解決爭端間謹慎行事。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階研究員艾瑞斯(Alyssa Ayres)說:「這場釀出死傷的邊界衝突,說明莫迪的個人外交賭注存在大問題,我可以預期印度政府今後在這類狀況前,會開始認真思考經濟與多邊政策選項。」
● 新添戰機 被指性能不及中方
美國媒體CNBC引述印度政府消息來源指出,時值印中邊界衝突之際,印度正法考慮向俄國購買21架米格29(Mig-29)與12架蘇愷30MKI(Su-30MKI)戰機。12架蘇愷30MKI將在印度國內生產,21架米格29則由俄國製造。
不過專業軍武媒體「軍事觀察」(Millitary Watch)指出,中國在鄰近印度邊界部署的殲16(J-16)戰機,跟蘇愷30相比有多項優勢,包括裝備射程更遠、更先進的霹靂15(PL-15)空對空飛彈、更小的雷達截面積(較不易被偵測到),還裝有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