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常看古裝劇、宮廷劇的民眾,想必都對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的概念不生疏,古代宮廷裡的嬪妃要想穩固地位,非生下龍嗣莫屬,所謂「母以子貴」,身分定能扶搖直上。從戲劇裡可以看到,嬪妃們走路都有宮女隨侍攙扶,尤其在受皇帝寵幸後更是明顯,探究其中,其實有向競爭對手「炫耀」的意味。
▲嬪妃在受寵幸後由宮女攙扶,其實有向競爭對手「炫耀」的意味。(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綜合媒體報導,在古裝宮廷劇裡,經常可以看到嬪妃走路都有宮女隨侍攙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於滿人屬於遊牧民族,即便是女子也能夠騎射,直到滿清建國,女子才開始學習漢文化,穿起前平後圓、約5至15公分高的旗鞋、並梳起髮冠,因此也讓自己的體態顯得頭重腳輕,容易重心不穩,為防跌倒需要宮女攙扶,而這種身軀搖擺的姿態,意外撩得皇帝心癢難耐。
▲滿清建國,女子才開始學習漢文化,穿起旗鞋。(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除了體態,皇帝行房還有不少規定和眉角,為防皇帝和嬪妃纏綿床榻的時間過長,耗盡體力而耽誤國事,會有專門的太監在門口提醒,這些太監也成為用以炫耀的工具之一,嬪妃在被皇上寵幸後,就會找機會讓太監、宮女攙扶,藉機嚼舌根,讓她和皇帝的風流床事散播出去,藉此向競爭對手炫耀,凸顯自己身沐皇恩以提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