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芸曦、廖國安/屏東報導
根據聯合國組織報告,每年最多有 1,270 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中,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垃圾往海裡傾倒。台灣本島有3洋流流經,加上季風吹拂,海岸線上常有堆積不少海廢垃圾《三立新聞網》實際探訪墾丁風吹砂,直擊海廢垃圾「墳場」。除了海岸線遭到破壞以外,因疫情解封後的「報復性旅遊」也帶來了海洋生物的危機,一年只能長一公分的玫瑰珊瑚,退潮後容易被遊客踩碎,導致生態破壞。
在台灣左手邊的方向,是中國大陸,不少海漂垃圾,會隨著洋流與季風吹拂,抵達台灣,且卡在台灣的海岸線上,墾丁風吹砂海灘,遭到海漂垃圾佔據,且幾乎都是塑膠製品,不少家庭用品如沐浴乳、洗髮精上頭印有著日文、印尼文 、簡體中文等不同語言,甚至也有高跟鞋、或是大型的家庭廢棄物,有撿得起來的垃圾,但也有無法清理的。像是海岸旁就有被吹上岸的大型漁網,即使是淨灘,也無法被清理走。
▲▼海廢垃圾大多以塑膠製品為主,甚至有高跟鞋遺留在沙灘上。(圖/記者花芸曦攝影)
綠色和平組織2019年曾針對台灣海岸線進行調查發現,全臺海岸上有一千兩百萬公升的垃圾 共646噸,相當於每 100 公尺就有53 公斤重的海廢垃圾。調查發現,海廢的空間分佈是不平均的,兩大海廢熱區為北海岸與西南海岸。北部海 岸(基隆、新北、桃園)上,每 100 公尺的垃圾量近 26 袋, 而西南海岸(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為近 23 袋,遠高 於其他海岸。宜花東海岸明顯比西部海岸乾淨,以 100 公尺的 海岸來看,平均不到 5 袋垃圾。
▲▼沙灘上也有不少漁業廢棄物。(圖/記者花芸曦攝影)
除了海面上的問題,海洋生態也同時遭受迫害,疫情趨緩後,台灣民眾「報復性旅遊」,前往海邊觀光遊玩,其中墾丁的「玫瑰珊瑚」屬於淺礁珊瑚,只要退潮就容易被在岸邊浮潛的遊客踩到,導致墾丁不少玫瑰珊瑚被踩碎,又珊瑚一年只能長一公分,過往美景不再。
▲▼玫瑰珊瑚遭到踩踏破碎。(圖/「PENNY 愛潛水」提供)
海岸線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還有因遊客人數增長的「垃圾問題」,墾丁大灣一條野溪過去被稱為黑水溝,過去因旅宿業者排放汙水、旅客亂丟垃圾,導致野溪染黑飄出異味,墾管處環境維護課課長蔡昆城表示目前已將鄰近商家廢水接管納排至污水處理廠,並於排水溝設置相關截污設施,將一般民生排水所產生之些許油脂,均透過截污設施納排至污水處理廠,避免排水溝有些殘留之油脂直接排入野溪。但是垃圾過量的問題,並無法靠政府單位力量完全根除,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當地業者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恩淨灘、淨海已超過10年,上班時間也會帶著教練們淨海,因為他認為「淨灘淨海是很容易的,因為只要撿起來,問題就解決。」他也政府可做的解方,好比之前去過夏威夷、澳洲,國外沙灘是超級乾淨、又漂亮,因為每一個時段,都會看到有人拿著金屬探測器,找每一片沙灘的垃圾,因為對他們來講,沙灘是產生觀光財很重要的來源,因此一定都會有清理垃圾的人。
除了政府力量之外,台灣潛水身為B型企業,也對社會有責任,陳琦恩提及自己使用月暈效應,來傳達環保理念給予旗下的潛水教練,所謂的月暈效應是,一旦你喜歡他的部分,就會傾向喜歡他的全部;同理,如果你喜歡這個教練,這個教練平常重視的東西,你就會喜歡他。
▲▼讓潛水教練愛上海洋,讓其自發性淨灘、淨海、保育生態。(圖/台灣潛水提供)
所以陳琦恩規定公司內的潛水教練,上班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起初員工遍地哀嚎,甚至出了公司,仍然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但時間一久,隨著身分認同的改變以及對大海的熱愛,主動推廣無塑生活,更提供遊客環保餐具,像是裝飲料的冰霸杯、還有餐點可用的環保餐具,只要入住就能夠免費使用,盼從愛海的願景當中,讓大家逐漸被受影響。
陳琦恩也笑說,其實「潛水就像是一層糖衣,環保就是裡面的維他命,用潛水騙他吃進去,他吃到最後才知道,其實你要我吃的是愛海的東西。」他坦言,起初企業開始做環保、淨灘、淨海只是想打造出「綠色招牌」,直到兒子出生以後,他才驚覺若不打心裡愛護環境、尊重環境,做改變,未來的孩子恐怕,無法享受他曾體驗過的大自然。
▲▼兒子出生後,改變了陳琦恩的理念,打從心裡尊重大自然,才能永續保存。(圖/記者羅正輝攝影)
世界各地的生態環境,因為「人類製造」 逐漸失去原有風貌,得有意識的改變,才能留存美麗海洋與環境,讓下一代有機會看見曾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