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所謂「民以食為天」,而華人的主食是米飯,據《康健雜誌》報導,米飯較少有添加物的問題,相對於麵包、麵條,是很好的食物,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從挑米、泡米到保存的細節和做法,讓民眾可以安心吃米。
▲譚敦慈分享,自己會選擇包裝完整且標示清楚的米。(示意圖/Pixabay)
據《康健雜誌》YOUTUBE內容,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自己在挑米的時候,會選擇產地工廠少、包裝完整且標示清楚者,這是她在選購時最基本的原則,譚敦慈說,由於台灣溫暖潮濕,很容易長黃麴毒素、赭麴毒素等,因此她會挑選抽成真空、且包裝很硬的米,避免黴菌類毒素;譚敦慈指出,除了米的包裝,米的期別也需要留意,製造日期以及何時生產,都是判斷米是否新鮮的依據。
此外,很多民眾有「泡米」習慣,譚敦慈說,因為台灣濕熱,環境中的黴菌就很容易滋生,所以,泡米「放進冰箱保存」,會比放在室溫下安全,譚敦慈解釋,攝氏28度、相對濕度85%,就會長黃麴毒素;攝氏26度、18.5%的濕度就會長赭麴毒素,若民眾要泡米,她建議米洗乾淨之後,先將想要的水量加好,再將整鍋放進冰箱泡。
▲譚敦慈建議,米洗淨後先把水量加好,再整鍋放進冰箱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譚敦慈也提到,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多年前曾做過一個研究,放在室溫下沒吃完的米、豆、冬粉、米粉等,如果沒有放進冰箱存放,會長黃麴毒素,因此,譚敦慈分享自己的做法,她將真空包裝的米打開後,會先將米倒進米桶裡,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並盡可能讓容器保持乾燥,就能吃得健康又安全。
譚敦慈教挑米泡米影片連結:https://reurl.cc/4mo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