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贊助」、「募款」時,若行事不夠周延,很容易讓人感覺在「要錢」(示意圖/David Goehring, Flickr CC License)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大生募50萬爬大山 」到底行不行?其中台大學生提及「我們是值得企業投資的未來領導者、菁英」更引起網路一片罵聲;而吳興國小女籃隊近日也靠賣傘籌資比賽,同樣引發外界關注與支持。對此,律師呂秋遠在臉書發文,表示大學最痛苦差事就是系學會的活動募款,便以自身經驗提醒民眾,辦活動、拉贊助有七點注意事項。
呂秋遠臉書全文:(經本人同意授權轉載)
大學時代,最痛苦的差使之一,可能就是為系學會的活動募款。一般而言,這種募款活動的俗名叫做「拉廣告」,我們必須到學校附近的商家洽談,討論如何讓他們願意在學會的活動上冠名贊助。依我個人的經驗,辦活動拉贊助,大概有幾個重點要注意:
1.低聲下氣:
如果是有求於人,手心向上,那麼千萬不要標榜自己是名校名系,套句秀柱姨的名言:「學歷不等於能力」。名校名系要跟國中畢業的老闆募款,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菁英,值得人家投資,這是完全矛盾的邏輯。
2.不卑不亢:
然而,如果舉辦的活動很有公益性,甚至可以為投資人帶來名聲,那麼就可以大方的跟對方說,「逾時不候」,畢竟等待投資的人這麼多,這種活動又這麼有意義,如果對方挑三阻四,那麼就換下一個贊助者也不是不行。
3.鴻鵠之志:
企業不是笨蛋,人家不會因為你是人才,就會支持人才所辦的活動,況且人才是別人說的,不是自己封的。企業募款,通常是因為這個活動能提高企業的能見度,才會因此贊助。所以活動不要辦理那種對自己有利(因為我是人才,值得你投資),但是完全不知所云的康樂活動。例如說,辦個「不用雪巴人,單挑聖母峰」活動,應該會有眾多企業願意支持,但是「徒步遠征觀音山」,那就不必了,這聽起來很像是希望企業捐助你去郊遊的感覺。
4.一語中的:
要募款,得明確的告訴對方,你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有多少廣告效益、若干名聲、如何回饋。這些部分可以量化成表格,把活動的能見度、曝光率等等,讓對方明確的知道目標何在。如果只是說「我們可以證明,我們是值得投資的」,那叫做廢話。
5.前後一致:
如果是郊遊旅行,要尋求贊助,就是要全程背上對方的企業形象,把自己裝扮得像是對方公司要員工旅遊一樣。如果是公益活動,就要邀請企業的大老上台致詞,無時無刻不標榜這個活動來自於企業。如果是投資募款,就要把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動表都事先預估,不用冠名也無所謂。基本上,手段與目的不一致的話,企業不是傻瓜,不可能捐款給「我想免費郊遊旅行,因為我值得投資」這種胡說八道的話。
6.天助自助:
不要雙手空空跟人家要錢。基本上,這種想法只代表自己想買空賣空而已。要募款,自己要有點本事。舉例來說,總預算要一百萬元,已經有自有資金一半,希望外界募款一半,感覺起來會比較理想。老天只會幫助有準備的人,而不是只有一顆熱誠的心與虎爛的嘴,但是什麼都沒有的募款計畫。
7.飲水思源:
成功以後,記得要回饋社會。以後遇到學弟妹募款,一定要捐錢,不要這麼小氣。或者是,在活動結束後,要把成果報告完整的提供給投資方,不要讓別人覺得船過水無痕。
以上都做不到?那麼還是不要去募款好了,因為這樣的人根本不懂企業的心。人家每分錢都是拼命賺來的,可不是給你隨便花隨便用啊!
啊?為什麼只有七點?三點不露沒聽過嗎?
https://www.facebook.com/s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