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離經叛道的創作成為今天的傳統,指揮家瞿春泉歷經文革離散,旅居新加坡後在台成家立業,他將生平首場專場音樂會交給桃園市國樂團演出,展現絲竹之美。
▲桃園市國樂團 北上演出指揮家瞿春泉專場音樂會桃園市國樂團2016年正式成立,是目前台灣公家樂團最年輕的國樂新生力軍,10月4日將在兩廳院演奏廳舉行「絲竹雅韻」音樂會,演出指揮家瞿春泉的全場作品。(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瞿春泉表示,這場「絲竹雅韻」音樂會全場以江南絲竹演出形式為主,就像是國樂的「室內樂」,希望為國樂演出帶來更多面向,也延續演出傳統。
瞿春泉說,這些現在看來很傳統的樂曲,當年也都是因著他的叛逆而來,比如說1960年創作的「江南好」,「小時候跟著父親學國樂,什麼都會一點,20歲進入上海民族樂團演奏高胡,當時就寫了『江南好』」。
「江南好」樂曲開頭便以高胡為主要旋律演奏,還用了西洋和弦,把五聲音階置之度外,再加上高胡是廣東音樂中最常使用的代表樂器,瞿春泉卻用在江南絲竹樂曲當中,當時要排這首曲子到音樂會演出,幾乎都被拒絕。但如今,該曲成為江南絲竹代表性曲目之一。
又好比1983年瞿春泉創作的「潮鄉行」,他選擇中音嗩吶作為主旋律主角,將不起眼的中音嗩吶獨特的音樂凸顯出來,讓它站上主角地位,這類作品在20世紀末,發揮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瞿春泉表示,他不認為創新就是不好,「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但現代的作曲家往往都想寫大編制,卻忽略了站在傳統的基礎上去發揮,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瞿春泉說,國樂除樂器的特殊音色之外,國樂的發展與傳統民間音樂、戲曲音樂與各地民謠都息息相關,音樂才能夠感人,而後留存。
瞿春泉說,桃園市國樂團的團員都相當年輕,「透過這場音樂會可以給年輕人加強一些傳統的演奏法,這群團員都非常有才華,如果能增加對於傳統曲目的了解,就會有很好的突破」。
桃園市國樂團團長孟美英表示,催生多時,桃園市國樂團2016年正式成立,是目前台灣公家樂團最年輕的國樂新生力軍,年預算逾新台幣3000萬元,除了專業演出,也擔負國樂教育推廣及城市交流等任務。
孟美英說,這場音樂會演出瞿春泉的全場作品,由瞿春泉親自指導,對團員來說可說打開了眼界,這次曲目集結各地音樂風格的研究,並結合當地音樂色彩將樂曲重新編創,包含傳統古曲、江南絲竹及改編後的瞿氏風格「新形式江南絲竹」,可以聽見絲竹室內樂全貌。
桃園市國樂團「絲竹雅韻」音樂會將於10月4日演出,地點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瞿春泉也將擔任導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