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估計 台灣有4成消費者不是吃溫體豬肉

台灣豬肉好吃,取決於飼養方式及品種,但消費者非溫體豬不買單嗎?其實不少消費者都說,會優先上通路或有冷藏櫃攤位買冷藏肉,因為衛生。官方估計已有4成的人不是吃溫體肉。

▲台灣豬示意圖。(圖/翻攝自農委會臉書)

因應瘦肉精美豬叩關,兼顧氣候暖化氣溫屢創新高下的食安,政府要以百億養豬產業基金革新養豬業。

但是傳統養豬業者深信台灣人只吃溫體豬肉,怕不是溫體肉後,會流失商機,因此政府規劃最快2年後要在嘉義、屏東率先試辦的屠體評級及環控冷鏈系統,會先用於出口。不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內銷也會做。

其實現況跟傳統養豬業擔心的恐怕已經不一樣。記者隨機採訪消費者,家庭主婦蕭小姐、上班族高小姐不約而同說,只到超市、量販買冷藏的台灣豬肉。高小姐並說,怕油膩感,無法到豬肉攤買豬肉,除了上通路買,也會訂購特定品牌的冷藏台灣豬肉。

另外,陳小姐說,她的媽媽告訴她,雖然習慣到傳統市場買,但會優先選擇有冷藏櫃的豬肉攤消費,因為比較衛生,看起來也乾淨。

當媽媽的楊小姐指出,台灣豬的冷藏肉跟溫體肉吃起來沒差別,好不好吃跟肉的品質、等級有關,跟溫體沒有必然性,總之她會優先買冷藏肉,而非溫體肉,因為比較能確保食安。但比起通路,她更喜歡到有冷藏櫃的攤位買,因為會配合她的需求整塊切或做成絞肉、肉片。

就連餐飲業者也希望政府趕快推動國內做屠體評級跟冷鏈系統的冷藏豬肉,證實市場商機現況,恐已非傳統養豬業者所想。

有料理專長業者「曬太陽」的老闆張勝源說,冷藏肉跟溫體肉吃起來沒有差別,美味與否跟肉品的等級及料理方式比較有關,溫體肉衛生難以掌控,夏天疑慮更高,政府趕快推,他想改成採購冷藏台灣豬肉。

另訪曾旅居海外的消費者,邱小姐說,國外都不是溫體肉,可能冷凍肉居多,西式早餐就有豬肉片,她覺得吃起來沒有差別,美味應該跟肉的等級比較有關吧。另一位楊小姐說,在日本吃豬排,也很美味。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其實國內的豬肉消費市場在改變,就農委會推出補貼攤商設置冷藏櫃等保鮮設施已2年多來說,大台北傳統市場裡的攤位,有冷藏櫃的生意就是比較旺,因為消費者在意衛生。

整體消費市場來看,農委會估計全台所吃的豬肉,逾6成是在傳統市場肉攤銷售的溫體肉;另約4成則是肉品業者處理後供量販、超市等通路銷售的冷藏肉,以及加工處理的冷凍肉。意即,有4成的人不是吃溫體肉了。

業者也發現商機正在改變中。江文全再舉例,香里、嘉一香、津谷、雅勝等都有供應國內市場冷藏肉,商機不錯;還有做肉品分切的業者說,10年來供應溫體肉的生意一直下滑,供應冷藏肉的生意則在上揚。

不止消費市場、肉品業者的商機在轉變,養豬業也不是全都認同沒有溫體肉就沒生意做。除了4年前年輕世代喊出該做改變了,非年輕世代的養豬業者陸續有不同聲音出現。知名的雲林養豬業者三久牧場董事長洪崇拼就說,在意衛生的不只是台北人,不然媽媽們怎麼會大清早就去買,就是都知道常溫下放久了不好。

他甚至說,為了衛生做改變,民眾不會不買單,而且活體拍賣的繫留、運送、拍賣作法,都對豬隻「太殘忍」,不管是對消費者、產業或動物好,都該改變了。

何謂活體拍賣、溫體肉,以及國際推行已久的屠體評級及環控冷鏈系統運作?

國內目前溫體肉是毛豬在各縣市肉品市場進行活體拍賣後,凌晨屠宰,由販運商(包含肉攤、肉品業者、食品加工業者)運回處理銷售。這種方式進行的是「小線屠宰」,全程要符合衛生檢查,常溫下體內攝氏30幾到40度,市場攤商運回攤位處理後,清晨賣到中午。

屠體評級則稱「大線屠宰」,屠宰後的屠體要送預冷室4到8小時,讓屠體中心降為攝氏7度以下,運輸也要全程冷鏈,確保環境衛生,全程所用設備、作業流程有品管標準。評級則是依據超音波掃描或是光學探針偵測取得瘦肉率,加上人為判斷油花分布等作評級,再交易決定價格,最後屠體採冷鏈運輸到攤位分切銷售。

 

中央社
#瘦肉精風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84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