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茶葉轉型精緻化!幕後推手居然是「台商」

記者范逸華、劉伯奇/越南報導

身為全球第五大茶葉出口國,茶葉成了越南的經濟命脈,早在20年前,就有台灣茶農到越南種茶。除了看中越南的廉價工資外,也是由於台灣的製茶人手越來越少。在年輕人不願投入採製、製茶的產業,部分茶農只好慢慢把腳步移到越南,結果卻因為台灣嚴謹的製茶標準,意外幫助越南茶農從原本低價、劣質的刻版印象,轉型成精緻農業。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歐式別墅高低錯落,一池湖水波光瀲灩,舊時法國殖民最愛避暑祕境,鮮為人知的山城「大勒」,海拔1500尺雲霧間,如今竟藏著越南經濟命脈。戴斗笠、揹竹簍,越南姑娘一個個眼明手更快,短短幾秒,兩手茶葉往後一丟,後腦杓不長眼,「投籃」準度百分百,越南茶工:「有時候連作夢都在採茶,手也跟著動。」另一名越南茶工:「一天採大概40公斤左右。」大勒位處的林同省,海拔高、氣溫低,得天獨厚種茶寶地,一年出口破100萬噸,全靠這群「快手」助功,而且其中藏著秘密。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仔細瞧,每個茶工食指黏著鋒利刀片,快刀手左右開弓。越南茶工阿妹說:「是鋁,鋁片,然後夾那個刀片起來,比較堅固,比較硬。」捨棄機器大量摘採,仰賴山頂上刀鋒女戰士取得茶樹最好的「一心二葉」,越南茶工阿妹表示:「我們要採一個心兩個葉,葉子割起來剩一公分,這樣就是很完美的茶葉。」別小看薄薄刀片,這和「茶」好不好喝,大有關係。越南茶工阿妹說:「我們用手採的話,它(切面)這邊會分開(分岔)不平均,再做茶(製茶)發酵的話,它不是很均勻,因為它不是這樣割過去的。」比起純手工摘取,刀片切面完整更能保留水分,採茶學問大,這還只是第一關。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採多少、採多重都有限制,茶工一簍茶葉不能超過八公斤,班頭一旁管控有原因,越南茶台商鳳姐表示:「你如果不限制他重量,採到很多的時候,重量加速度整個壓壓壓,壓到茶葉會受傷,茶葉受傷會影響茶湯跟口感。」40多歲茶莊主人吳鳳淑,人稱鳳姐,從前在台灣是個導遊,婚後跟著種茶的丈夫來越南開疆闢土找機會,女導遊變成茶專家。鳳姐:「中國大陸是你要去投資,它把路都開好給你。這裡不是,你們外資自己想辦法造路吧,像剛在我們農場走的那些路,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當年越南基礎建設差,台商投資,舖馬路、拉電線通通自己搞定,但這沒有嚇跑鳳姐,甚至為破除越南茶品質差的低價魔咒,把台灣「茶」技術一條龍移植南洋。茶廠恆溫21度,讓葉子水份向外緣發散,再透過雙手翻攪使水份均勻蒸發,接著機器翻炒過的茶套上白布包成球狀,透過機械壓縮打結。吳鳳淑說這可是台灣製茶獨門技術叫「團揉」,幫茶葉按摩兼整形,鳳姐:「它目前再做一個整形的工作,這樣揉,輕輕的揉它,把它的形狀揉圓,裡面會慢慢的產生溫度,那這個溫度就會讓它慢慢的發酵。」接著師傅再打開布袋,把茶葉再次翻炒,一連串「團揉」工序得反覆至少5次,才能讓茶葉捲成球狀,蘊藏香氣。鳳姐:「熱漲冷縮,當它遇到冷空氣它會縮起來,由這種揉鬆揉鬆的動作來讓它的外型,整個漸漸的紮實包起來。」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其實光在林同省目前就有19家台灣茶廠,把精緻「台茶」技術南移,烏龍、金萱、鐵觀音都找的到,一年產量4萬8千多噸銷世界各地,但越南茶甩不掉低價宿命,還有個歷史因素。越戰期間,美軍投擲大量落葉劑,其中包含世紀劇毒戴奧辛,超過1/4土壤遭「毒」害,也成越南茶業最大包袱,眼看發展頻頻重挫,越南農業廳拿出茶葉檢驗報告自清,更強調林同省農業規劃區都經土壤檢測,沒疑慮。林同省農業廳廳長:「我們林同省有規劃23000甲農地要種高品質的茶,所以我們都有驗過土質和水等等,通通都驗過沒問題的土壤才可以去種植,確認是沒有落葉劑的。」

越南茶葉行精緻化! 推手竟是"台商"

台灣茶農看準低廉工資和地價,揮軍中南半島,無奈歷史遺「毒」像緊箍咒,牽動越南茶的過去與未來。(整理:實習編輯林暐凱)

   《消失的國界》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三立新聞台(六)23:00
重播:三立新聞台(日)10:00、(隔週日)03:00

完整的內容,請鎖定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加入【消失的國界】粉絲團,一起探索全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113347522063809

三立新聞台
#消失的國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