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關節置換術」精準度高!失敗率僅0.4%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據統計,傳統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失敗率高達3成以上,許多患者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意承擔風險;若選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但要切除整個關節,還要長達3個月以上的復健期,讓患者進退兩難。有鑑於此,醫界研發出機器人關節置換術,由於精準度高,失敗率僅0.4%,可保留好的關節及韌帶組織,病患能快速恢復活動能力,是膝關節手術的一大革新。

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是造成老年人膝關節磨損的主因,另外,當發生運動傷害、早期運動量過大,也會加速膝關節磨損程度,引起創傷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適合接受膝關節置換術。一般來說,3、40歲的患者,出現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力下降的症狀,較適合選擇關節鏡手術、注射玻尿酸,或進行PRP血小板血漿治療,因為年輕人的再生能力強,應盡量保留關節的使用功能,延長使用年限;然而,6、70歲的患者,則適合立即進行膝關節置換,提升生活品質。

而且,依據關節磨損程度,年紀大的患者可選擇不同的關節置換術;吳濬哲醫師建議,例如只有內側或外側關節磨損,適合使用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需更換部分關節,保留韌帶、周圍神經,關節磨損程度減少許多。若選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則完全依靠人工關節及股骨間的介面摩擦,維持關節穩定度,關節的耗損較大,磨損程度也較高。

吳濬哲醫師表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首先會照X光,確認關節磨損的位置及程度,再進行電腦斷層評估,選擇適合的關節置換術;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可結合影像偵測及導航,病患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後,術前可透過精準的紅外線定位,把電腦斷層掃描資料與關節實際狀況結合,計算出最準確的手術位置後,再依照3D模擬影像利用機械手臂進行手術,且術中會再進行一次定位。與機械手臂整合的6mm鑽頭在導航系統幫助下,僅磨除關節受損的部位,若超過術前規劃範圍則會停止,誤差約小於1mm,失敗率則不到0.4%。

「傳統膝關節置換術,如同目視開飛機」吳濬哲比喻,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只能根據X光片及器具定位,就像開飛機沒有雷達只能目視,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術前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模擬、定位,當然手術的精準度、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health/21891.htm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12強台韓賽後記者會 2隊總教練談戰況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