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一般人接受抽血經離心處理後,上層血漿通常是澄清的淡黃色,如果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就稱為「乳糜血」。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闕壯理在網路論壇《Dcard》上分享特殊案例,國外一名病患抽出來的血居然是白色的,像極了豬油,檢驗報告出來,三酸甘油酯爆表!
▲一般人的血液經過離心之後,上層血漿通常呈現澄清的淡黃色。(圖/翻攝自Pixabay)
我們日常攝取的油脂,會先在腸道消化成小分子,再被腸壁細胞吸收,這些小分子在腸壁細胞中會重新組合並聚合成「乳糜微粒」,大部分為三酸甘油酯,少部分是膽固醇。乳糜微粒因顆粒較大,會產生折光,當濃度高時血漿就會呈現乳白色,稱之為「乳糜血」。
▲少數人的血是白色的!這是因為油脂會先在腸道被消化成小分子,才被腸壁細胞吸收,小分子在腸壁細胞中重新組合並聚合成「乳糜微粒」,其中包含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圖/翻攝自wikipedia;作者:Abdullah Sarhan)
現代人飲食文化多元,人們普遍重視味蕾享受,高血脂的問題中外皆然。闕壯理醫師前天(8日)在《Dcard》提到,德國有一名39歲男性患有糖尿病且需要多種藥物控制,某一天來到急診室表示有嘔吐、無力、頭痛等症狀,接著意識模糊。護理師為他抽血檢查,發現他的血居然是白色的,屬於嚴重「乳糜血」。
▲闕壯理醫師提醒三高患者務必忌口,避開高油、高糖的飲食。(圖/醫師提供)
檢驗報告顯示,該名男子的三酸甘油酯高達14,000 mg/dL(正常人在150 mg/dL以內,超過500 mg/dL就是非常高),「破萬」實屬罕見!世界各地的醫師推測,異常高的三酸甘油酯可能來自男子的糖尿病、飲食習慣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闕壯理告訴《三立新聞網》,通常出現「乳糜血」代表一個人平時油脂攝取太多,或高血脂控制不佳,也有可能是肝功能下降,導致油脂代謝異常。臨床上有「乳糜血」的患者通常有代謝症候群(如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問題,這些人平時尤須避開高油與高糖飲食。
▲這不是煉乳而是人血!「乳糜血」就是血管中的油患,高血脂人士應避免高油、高糖飲食。(圖/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授權)
無獨有偶,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也分享一張「乳糜血」照片給《三立新聞網》,血袋中那一大半煉乳般的血漿看起來跟我們認知中的血紅天差地別!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的說法,捐血者若在捐血不久前吃了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而肝臟代謝油脂的功能或脂蛋白分解酶異常,乳糜微粒就會長時間堆積在血液中,出現「乳糜血」,建議捐血前清淡飲食,勿攝取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若有吃高油脂食物,最好間隔10小時再捐血。
「乳糜血」是一個明顯的健康警訊,患者應避免熬夜、吸菸、喝酒,並試圖減輕壓力,多做休閒活動(如健走、爬山或各種有氧運動)。健康的飲食原則包括:高膳食纖維食物(例如薏仁、燕麥、大麥、糙米、各類蔬果)、少油、少糖、少鹽、少甜、低熱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