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漫步竹溪正好 與河共生的竹溪水岸綠廊道

專案中心/臺南報導

【文|陳婷芳 攝影|蔡宗昇】

涓涓細水匯成溪流,一條承載著臺南水文歷史的長河,流年如水,清清淺淺。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走訪臺南竹溪,來看看竹溪水岸百年風華,在臺南市政府推動「治水、淨水及親水」理念下,逐步將竹溪水岸環境整治計畫具體落實。

▲竹溪水岸園區地圖。

竹溪煙雨 追憶似水年華

竹溪由東往西順流而下,流經下游日新溪匯入南區鯤鯓湖,除了是臺南市區少見的都市河川,且為一未加蓋的荒野型溪流。竹溪昔時因溪畔密植竹子而得名,當時竹溪流域沿岸都是茂密的森林,17世紀荷蘭時期,荷蘭人稱之為「哈赫拿爾森林」(荷蘭文原意為茂密的森林),竹溪最早即出現在荷蘭人所繪製的地圖上。

「哈赫拿爾森林」位於竹溪橋和國民路的金湯橋這段,長度約四百公尺,近日環保團體走讀其間,臺南社區大學吳仁邦老師經年踏查,發現這片草木區內有古木生長,其中一株樟木須3、4個人方得環抱,粗估應有百年以上樹齡;過去因草木叢生、造訪不易,反而讓此中竟躲藏了參天巨樹,造就了這方在都市內充滿野趣的原始林。

明、清時期,竹溪一帶是府城文人墨客喜愛的遊覽勝地,兩側竹林密佈,溪流潺潺,竹林幽幽,有「竹溪煙雨」的美稱;日治時期,日本人見溪上明月皎皎,溪水映月,而以「月見溪」稱之;時至今日,竹溪早已是府城勝景之一。

▲竹溪透過拋石護岸、跌水、棲地營造及複層式植栽等,在水質淨化之餘,也成為兼具景觀的生態池。

生態湖與棲地營造雙管齊下

隨著竹溪流域整治計畫完成一、二期整治工程,竹溪水岸園區今年初開放後,成為民眾散步、打卡的新景點。時序進入立秋之後,漫步竹溪綠蔭步道,感受著秋高氣爽好時節。

整治後的竹溪,除了防洪提升、水質改善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在於還地於河,竹溪月見湖原為寬度22公尺的混凝土排水溝,一方面將湖域擴寬達80公尺,成為兼具景觀及滯洪功能的生態湖,同時將原有直線型的河道改為蜿蜒曲線狀,再將竹溪人工化的護岸轉化為多孔隙多樣性生物棲地的生態護岸,增加跌水、跳石設計,長度850公尺近自然工法的竹溪渠道,創造更多人與自然親密互動的親水遊憩空間。

整修後的河道遍植林木,隨著四季花期繽紛換妝,春天粉嫩的洋紅風鈴木,初夏火紅的鳳凰花、金黃的阿勃勒色彩飽和度爆表,入秋之後,臺灣欒樹萌果由黃色轉紅褐,悉心安排的林相,提醒了人們季節的遞移。

溪邊草叢間的蜻蜓、蝴蝶翩然起舞,白鷺鷥、白鶺鴒、紅冠水雞甚至不再是意外的訪客,大量的燕群「嘖咿嘖咿」輕柔的叫聲,原來近日也發現了家燕、洋燕在附近飛舞覓食,現在的竹溪是真正的「鳥語花香」了。

▲竹溪遍植林木,四季皆有繽紛花景可以欣賞,讓人感受季節的遞移。

橋上風光 倒影美如畫

依照竹溪計畫有兩條軸線,南北向是自然生態軸線,採取拋石護岸等,讓竹溪河道充滿生命力,讓四季充滿色彩變化;東西向則是人文歷史軸線,串起周邊住宅社區生活、竹溪寺、忠烈祠、棒球場等。

兩條軸線的交會點是新建的月見橋,橋形勾勒出美麗的「弦月」;以現代木構造技術、竹的生長型態抽象化設計,作為整座景觀曲橋的主體設計語彙,尤其夜幕升起,橫亙在湖區上的月見橋倒映在水面上的夜景,讓人有一股遠離塵囂的感覺。

沿著綠蔭步道優閒漫步,走得橋、月見橋、鳳凰吊橋依序展開,形成三種截然不同的溪上風情,連橋名意境也特別詩情畫意。鳳凰吊橋連接古老的竹溪寺與市立體育公園,長約25公尺的吊橋建於1982年,當年文人筆下「嫩竹遙連村樹綠,清溪倒映暮雲浮,一鉤隱現虛空際,羨爾山僧得靜修」,從吊橋望向竹溪寺,彷彿景物依舊重現在眼前。

▲沿著蜿蜒曲線的竹溪河道漫步在綠蔭步道,湖光水色倒影成趣,隨季節遞嬗而風情萬千,信步走來別有閒情逸致。

親子同樂水岸遊戲場

位於月見橋東岸的水岸遊戲園區,則有首座以「水上奇遇記」為主題打造的臺南特色公園,設施包括航海家、極限飛輪、冰山,又結合攀岩壁的布洛格子,還有彩色泡泡球沙池及磨石子滑梯,洋溢著熱帶海島氛圍,結合水的意象,帶著孩子到此嬉遊的家長們,也都感受到設計者力求與眾不同的創作企圖。

現在的竹溪被譽為臺版清溪川,也有人覺得似日本鴨川味道,就連荷蘭時期即存在的「哈赫拿爾森林」,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回響,竹溪至此水流極緩,但宛如祕境般的自然原生林,也令人為之驚豔。揮別溽暑的盛夏,迎來沁涼的初秋,來竹溪,也效古人,徘徊倘佯,走過一季靜秋。

▲經過整治的竹溪,吸引蜻蜓、蝴蝶聚集,白鷺鷥、白鶺鴒等訪客也來造訪,生態豐富。

▲位於月見橋東岸的水岸遊戲園區,以「水上奇遇記」為主題,吸引許多親子到此嬉遊。

#悠活臺南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