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近日在台灣出版了新書「反抗的共同體」。他在書中記述分析了2019年香港的這場巨變,並形容「反送中」抗爭是「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近日在台灣出版了新書「反抗的共同體」。他在書中記述分析了2019年香港的這場巨變,並形容「反送中」抗爭是「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圖/左岸文化提供)
今年7月,港區國安法正式生效,緊縮的言論空間讓喧囂一年多的「反送中」運動劃上休止符。巨變過後,世人會如何詮釋這場運動?如何理解2019年的香港?
馬嶽的答案是「反抗的共同體」。他在書中寫到,這場運動的本質是「香港人為了捍衛自己自由和生活方式的絕地反攻」,隨著運動推移,港人共享了傷痛、憤怒和榮光等各種情緒,「香港人的身分意識,歷經2019年的反抗運動,造就了一個新的共同體意識」。
在這本近400頁的著作裡,馬嶽從2014年「雨傘運動」後的局勢,談起「反送中」抗爭的前因後果。同時,也條理分明地記錄下2019年6月起抗爭的多次轉折。
除了時序性書寫,馬嶽也展現政治學者的分析技藝,從示威者角度討論「和理非」和「勇武」協同抗爭的能量與限制;並指出政權一度陷入「利和」與「促戰」的「雙軌矛盾」,以及「止暴制亂」的策略最終如何賠上港府的公信力,和削弱北京對香港政治的操控力。
抗爭也觸發可觀的外溢效應。馬嶽在書中專章討論了台灣社會在抗爭中對香港的聲援,和「反送中」如何反過來影響2020年總統大選。
作為國際城市,「反送中」無可避免地把香港捲入中美博奕的地緣政治結構。書中討論了示威者的國際遊說,如何讓中美貿易戰和香港事務掛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國力推港區國安法。
種種的抗爭結果,正如馬嶽在書中寫到,「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許多層面都出現質變,包括:改變了香港主權移交20多年來的「自由專制」(Liberal Autocray)賽局、改變了中港關係,也改變了香港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
作為長期研究香港政治的學者,馬嶽沒選擇用深奧的理論,或複雜的統計來總結這場抗爭。他說,自己的出發點是寫一本沒念過政治學的普通人都能看懂的書,「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很多人記著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事」。
時至今日,香港已不見遊行隊伍,但類似的「無大台」抗爭,卻出現在1700多公里外的泰國;無法再呼喊的口號,轉而在台灣聲援香港的遊行中響徹雲霄。被稱為「奶茶聯盟」的台泰兩國,似乎以某種型式,延續了2019年香港的夏天。
香港的夏天結束了嗎?馬嶽在書中寫到,運動產生的政治能量,會轉化為不同形式;而反抗經驗塑造了新的共同體意識,這種意識會如何演化,則需視未來的政治發展而定。
對於香港的未來,馬嶽留下了懸念,他在序言的最後表示,要將這本書獻給「那即將到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