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不要輕忽任何可能的病徵!44歲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經常出現右上側腹痛情形,且食慾不振,加上體重明顯減輕,就醫檢查發現黃疸指數偏高,轉肝膽腸胃科做進一步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肝內膽管擴張,診斷是阻塞性黃疸,再透過「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確認膽道末端有0.8公分狹窄,醫師為她植入膽道支架,順利引流膽汁,經內視鏡膽道內病兆切片也證實是膽管癌。後續李小姐接受外科切除腫瘤,目前積極接受化療中。
▼▲余承儒醫師指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圖/長安醫院提供)
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余承儒醫師表示,阻塞性黃疸病因,除常見的膽管結石外,惡性腫瘤也是原因之一,透過「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除了確定診斷外,也可以作病理組織檢查及在膽管內置放膽道支架,順利引流膽汁,改善病患阻塞性黃疸病兆。膽管癌早期不易發現,取得組織確認也不易,過去通常需由外科醫師手術確診,現在則可透過ERCP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將切片夾經由內視鏡伸進膽管裡腫瘤取樣做確診。
余承儒醫師指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除肝癌外,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膽管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的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且男性略多於女性。因此,李女實屬少見,才40幾歲就罹患膽管癌。
大部分膽管癌並無明顯成因,但一些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道寄生蟲感染的病患,或是有纖維多囊腫肝疾病患者,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膽管癌。另外如膽管結石或先天膽道異常,或是發炎性腸炎患者,也被認為是產生膽管癌的危險因子。
余承儒醫師說,一般只有出現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才會因為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等症狀,比較容易被診斷出來。但大部分出現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症狀並不明顯。呼籲民眾一旦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時,要盡早就醫檢查,有可能是膽管癌的初期徵兆,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