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說出口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古人認為是不能反悔的,否則將影響一個人的信譽及氣運,皇帝在下達重要命令,或發表重要言論時,還會特地頒下一道聖旨,臣子們接過聖旨時,甚至要下跪迎旨,這類情節想必都在古裝劇中出現過。
不同朝代的聖旨亦有極大差別,明朝之前的聖旨並不算正式,只能算是皇帝口述的記錄,通常稱之為詔書,明清時期才有我們理解的聖旨出現;太監一開始宣讀的「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八字,其中奉天的意思在《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解釋為:「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而承運一詞則牽扯到「五德始終說」,亦擁有十分厚重的文化特色。
▲河北省臨西縣孫樓村發現罕見的五色聖旨。(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維基百科)
除此之外,聖旨在材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可粗分為5種品級,最高品級是玉軸,第二品級是黑犀牛角軸,第三個品級是貼金軸,第四及第五品級為黑牛角軸;另外,聖旨一般是用上好的蟬絲製成,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十分富麗堂皇;顏色則根據官員品級來區分,從單一的純白色,到三色、五色及七色都有,目前五色聖旨較為稀有。
2014年8月間,專家前往河北省臨西縣孫樓村進行文物普查時,赫然發現孫姓老農家藏有順治十八年的五色聖旨;這道聖旨長達3.5公尺,但寬度僅有30公分,並由五彩提花綢緞編制而成,而且內含漢文、滿文兩種語言,字跡十分端莊工整,背面落款處有2個大印,乃是順治玉璽所蓋的章,距今已有3百多年歷史。
孫姓老農供稱,這道聖旨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收下聖旨的主人是孫維統將軍;孫維統滿20歲就從軍,順治四年擔任山東範縣守備,2年後調任山西嘉峪關守備,他的騎射功夫高超,屢次立下戰功,後來升任為河南撫標都司僉書,管右營游擊事,誥封懷遠將軍;康熙十六年,孫維統因剿海寇周雲,中風染病而亡,史書上評價他「生具玫異之資,長負英毅之氣,望而知為將帥才」。
這道五色聖旨是表彰孫維統在平定叛軍時立下的戰功,並誥封他為懷遠將軍;五色聖旨非常稀有,具備保存價值,專家建議孫姓老農上交,有利於文物保存,不過孫姓老農一口回絕,只因這是他們家族世代流傳下來的傳家寶,斷不能輕易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