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岳宏/健康醫療網
「老人經不起摔,年紀到了,就容易骨質疏鬆性骨折,骨折後的併發症更會要人命。」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高醫骨科部顧問醫師林高田表示,常跌倒是身體警訊,很多人更是跌倒骨折,才發覺有骨鬆症,呼籲民眾可透過單腳穿褲子來檢測跌倒風險,平常更應訓練肌力、平衡感,均衡飲食,並找到可持續的運動。
跌倒是身體警訊 老人骨鬆易骨折,增死亡風險
林高田指出,關係跌倒的平衡感是綜合能力,包含肌力、認知能力、視力等因素,與肝、腎和內分泌器官相關,而心臟疾病、電解質不平衡、精神情緒、頭暈疾病也會增加跌倒風險,「如果常常跌倒,代表身體機能差,可能離生命終點不遠了。」
不過,老年人老化,常跌倒算正常嗎?林高田強調,老人容易跌倒是事實,但不可能一天跌倒好幾次,老人經不起摔,年紀到了,就容易骨鬆性骨折,骨折後的併發症更會要人命。
根據統計,髖關節骨折1年後,男性死亡率約為22%,女性約為19%,死亡率相當高。他解釋,骨折後可能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少吃營養不足,進而免疫力降低,增加褥瘡、泌尿道、肺部感染等併發症風險,最後導致死亡。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高醫骨科部顧問醫師林高田
骨鬆性骨折常見3部位 注意身高變矮4公分、駝背徵兆
尤其許多人跌倒後骨折,才驚覺鈣質流失,骨密度降低,已經骨質疏鬆了。林高田醫師指出,骨鬆性骨折的部位,根據年齡有不同特徵:
1.五十至六十歲間「橈骨遠端」:若同樣跌倒用手支撐,年輕人可能只是韌帶處受損,但罹患骨鬆的老年人,手腕處卻容易骨折。
2. 七十歲至八十歲間「髖骨骨折」:髖關節位於股骨(大腿骨)與骨盆之間,依據解剖位置,70歲常見「股骨頸骨折」;接近80歲則「轉子間骨折」較多。
3.八十歲以上「脊椎斷裂」:脊椎骨折分慢性和急性,脊椎的椎間盤呈圓錐罐頭狀,跌倒時,常壓迫在前方,導致椎間盤垮掉,發生壓迫性骨折。
雖然骨鬆通常沒有症狀,不過林高田醫師指出,患者的身高與年輕時相比,尤其是女性停經以後,身高變矮差距3-4公分以上,以及肋骨下緣與骨盆之間的寬度,開始變短,代表有駝背問題,就要留意骨鬆。
預防骨鬆飲食怎麼吃? 醫:均衡飲食是王道
「補充身體剛好缺乏的營養,飲食才有效果。」林高田醫師先強調,不過每個人缺乏的營養素,沒有檢查很難得知,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均衡飲食,有如日式料理,採「食材多元,總量少」為原則。
若是針對骨質疏鬆,擔心缺乏的是鈣質,不過林高田醫師分析,補充足夠的鈣,還要有足夠的胃酸消化,以及充足的維生素B,小腸才能吸收。隨著年紀,胃酸越來越少,消化吸收不良,老年人更要注意「別吃太少」,容易蛋白質等營養不夠,都會影響骨頭健康,太瘦的人骨鬆風險反而高。
預防骨鬆如何運動? 骨鬆患者運動危險嗎?
骨質疏鬆運動會有危險?林高田醫師強調,只要安全、正確運動就不會有危險,且骨鬆一定要運動,因為骨頭需要負重,骨細胞裡的偵測器,偵測到重力、壓力,才會生長,只靠飲食、藥物是不夠的。
至於什麼運動比較適合骨鬆患者?林高田醫師說,運動要根據自身情況適量調整,不過度運動、逞強,循序漸進,「只要有興趣持續、甚至有朋友一起的就是好運動。」強度常建議要半小時、心跳每分鐘150下,不過他也說,爬樓梯、多走一段路,累積運動量,也是好習慣。
長輩跌倒脊椎骨折 骨鬆誤認癌症骨轉移
林高田醫師分享,有一名長者,去日本旅遊時,摔了一跤,緊急送醫,脊椎骨已骨折,但腦部發現有一病灶,懷疑是癌症骨轉移導致骨折。
家屬和患者以為癌症末期,都很沮喪,結果轉診給醫師治療,發現其實只是骨鬆性骨折,認知功能也正常,腦部只是過去中風病兆,並無惡化跡象。
醫師給予骨鬆藥物治療,並叮囑在椅子上運動,均衡飲食,一個月後已能自行撐拐杖來看診,兩個月後就脫離拐杖。
骨鬆、易跌別輕忽 找出原因先預防
林高田醫師說,骨質疏鬆是身體健康的綜合指標,與蛋白質不足、運動缺乏、胃潰瘍、憂鬱、糖尿病等慢性病相關,應求助醫師診斷,揪出病因。至於預防跌倒,平衡感、肌力都要訓練,平時可觀察單腳穿褲子是否不穩,或平時走路速度過慢也是徵兆。
【延伸閱讀】
*老年想要行動自如 防骨鬆骨折必做的三件事
*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