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海錯圖》,清代康熙年間一部主要描繪海洋生物的圖譜,由聶璜繪製,共四冊。清雍正四年(1726年),被太監蘇培盛搜羅入宮,現一冊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冊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般來說,枕邊書是用來說給小孩子聽的童話故事或是寓言,但是乾隆皇帝的枕邊書,記錄300個異形,或者說是怪物,聶璜雖然不是專業的畫家,但是卻是真實的海洋生物研究專家,一生致力於尋找和描繪“海怪”,把他在中國沿海地區看到的和聽到的各種“海怪”,全都匯集在這一本書中,書中詳細記錄了370餘幅“海怪”的生活習性和樣貌,受歷代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小時候,更是把《海錯圖》當成了枕邊書。
▲海錯圖之一。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海錯」中的「錯」,意為錯雜;「海錯」一詞,意指種類繁多的海生物。《海錯圖》的作者為聶璜,據作者自述,聶璜單字存,號存庵,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人,生於明末清初之際,年輕時曾在杭州學畫,一生遊歷江浙滇黔荊豫冀閩諸地,終生未仕。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聶璜集稿謄繪,初步完成了《海錯圖》的創作。
除了真實存在的海洋生物,各類神秘生物如兇猛食人的海蜘蛛、頭生雙角的潛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等都被收錄,相當於一本海洋百科全書。在清朝是嚴禁民間的船隻私自出海的。而正是清朝這種封建的閉關鎖國思想,讓清朝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清朝時期的禁海令,確實有效地打擊了走私和海盜,卻錯失與世界接軌的機會,也難怪不少人看到海錯圖裡的生物會越看越心驚,以為是各種怪物的大集合。
《海錯圖》創作之時,四冊的順序是以龍蝦一冊在前,魚虎等三冊在後;清宮收藏後,魚虎等三冊則被調到前面,龍蝦一冊成為第四冊。《海錯圖》全書共繪圖370餘幅,描繪了魚蝦蟹貝等諸多海生物,還記載了其傳說掌故,兼具藝術、科學,以及文史之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海洋生物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