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清朝乾隆年間,清朝的統治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從那時起,就開始走一條下坡路。站在頂峰上,乾隆非常滿意。他寫了4萬首詩,留下了10大武功。事實上,他是一個好大喜功,附庸風雅的二流皇帝,但他的命運確實眷顧著他。他沒有趕上康熙和雍正那時的內憂,沒有外部危機要處理的道光和咸豐。歷史證明,乾隆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讓嘉慶登上王位。
▲乾隆一生中最大錯誤,就是讓嘉慶登上皇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坦率地說,乾隆的基因並不優秀,皇十五子顒琰是乾隆諸子中最好的,但也可以平庸。雖然他忠心耿耿,有理想,但乾隆後期的世界不是他能應付的。當時的情況是白蓮派的起義風起雲湧,土地兼併和貧富差距是不可調和的。嘉慶接班之初,對老乾隆很不服氣。他認為他將能夠重組山川。乾隆死後,嘉慶連眼淚都沒流,直接就賜死和珅。後來,他開始把自己的理想「咸與維新」。
首先,整頓官員管理,然而,這項改革似乎出不了帝都,他自己也很節儉。他不習慣那些八旗子弟的虛榮作風。為此,嘉慶皇帝首先教育所有的官員,命令他們厲行節約,為國家做實事。聽說京城有很多歌劇院和酒館,八旗子弟的俸祿多得數不清,皇帝不能把八旗子弟都處決,乾脆把所有的消費場所都關了。
其次,限制進貢,乾和年間,古玩、書法、繪畫、金銀玉器等不計其數。嘉慶覺得不對。最好把所有的貢品都停下來。但這位軍事大臣認為,王室離不開一些草藥、土特產和茶果。於是嘉慶下了命令:「朕所寶者,唯在時和年豐,民安物阜。一切耳目好玩之物、素性實所鄙棄。」
最後,廣開言路,乾隆年間,王傑、董誥、朱珪等清廉大臣都被排斥在外。嘉慶繼位後,他們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嘉慶年間,清官人數是清代最多的,但腐敗現象也最為嚴重。原因是皇帝在執行這項政策時畏縮不前。在所有涉及王室利益的案件中,嘉慶的選擇始終是網開一面,注重批評教育。與康熙的辛勤勞動、雍正的冷酷和乾隆的獨裁相比,嘉慶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好人,也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