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聞深一度/美味的代價?豆渣去化再創循環經濟

記者曾奕慈、梅志銓/桃園報導

我們常常吃到的美味豆腐製作的背後,台灣每年會產生多達42萬公噸的豆渣,以往大部分是供給畜牧業作飼料,但如今面臨畜牧業式微,這些大量豆渣該何去何從呢?帶您來看如何將廢棄豆渣變身毛小孩的飼料,在毛經濟上延伸出新的價值!

▲台灣人愛吃豆製品,每年會產生多達42萬公噸的豆渣。

蒸氣瀰漫帶著濃郁豆香,從熱騰騰的豆漿上撈起一層薄薄的新鮮豆皮,另一頭水嫩的豆腐切塊,裝進盒子裡注入一點水,包裝成市售的盒裝豆腐。

不過要製成香醇的豆漿,黃豆不只得泡上6到8小時,還要經過半小時的磨豆、煮漿和脫渣。

▲台灣人每年進口約250萬噸大豆,整體黃豆產值超過百億。

台灣每年進口250萬噸大豆,估計全年豆渣產量多達42萬公噸,雖然光是在豆漿豆腐生產重鎮的桃園,整體黃豆相關年產值超過百億元,但這些渣渣卻成了讓人頭痛的問題。

記者曾奕慈:「台灣人愛吃豆腐和豆漿,以我現在所在的桃園來說,一天光是豆渣的產出量就有600公噸左右,那麼其中三分之二都需要花後續的處理費用的話,一天光是在處理豆渣上面就需要花費到12萬元。

桃園市豆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詹友綜:「豆渣如果放著的話,它大概三到五天它就會發臭,那你如果一直累積下去的話,它不管是對於空氣、對環境來講都是一種汙染。」

過去豆渣幾乎提供給畜牧業作為養豬飼料,一頭豬一天吃3到5公斤的食物裡含20%到70%的豆渣,在南部200公斤豆渣可以賣100到200元,但北部畜牧業少,因此部分豆渣的處理還得收錢,尤其現在更面臨畜牧業式微。

桃園市豆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詹友綜:「還有二代接班的問題,漸漸地它的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少,但是豆乾豆腐的需求還是固定的,就會產生一種供需失衡的狀態。」

不起眼的豆渣,工研院投入研究,把一開始含98%水分的豆渣脫水後,再進到120度烘箱,將水分烘到剩下10%進行調配。

工研院副執行長李士畦:「你把它進行一些脫水之後,事實上它含有的豆渣類成分裡面,有很多的不溶性的脂肪、不溶性的膳食纖維。像礦物質啊、蛋白質這些東西都還在,所以它其實是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有業者將豆渣重複再利用,研發製成寵物飼料。

做成一粒一粒的貓砂之外,還有業者把豆渣做成兔子吃的餅乾以及陸龜的飼料,讓廢棄豆渣在毛經濟上有了延伸價值,只是目前乾燥一公斤的豆渣得花費成本5到10元,產業生態鏈能否串接,成為循環經濟的成功關鍵。

工研院副執行長李士畦:「那其實它把這些肥料業、把生技業,把這些其他的業別把它拉進來,去幫它做後面的產業的鋪陳,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享受豆香,背後豆渣的去化卻得付出巨大代價,唯有串接不同產業發揮豆渣的潛藏特性,好讓黃豆渣渣也能創造出循環新價值。(蔡佳妮整理)

三立新聞台
#新聞深一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9日 不提延押抗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