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媒體 如何抓住客群的樣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有分類強迫症的資訊科學研究員

傳統媒體對於新媒體可能一直有個模模糊糊的問題:「為什麼一樣的節目、在電視上沒有收視,但網路上卻能傳的到處都是?」,我們或許可以從裝置或設備面解釋為「因為電視搬不動,平板、手機卻可以帶著跑」,或是「電視就那幾台,播過就過了,網路則可以想看就看」,但然而收視客群面,是否也有差異呢?如果有,又是差在哪呢?甚至、我們是否應該針對這些差異,好好分析、規劃與經營各別各群的特殊性呢?

如果你問零售業者,那麼他們給你的答案肯定是「YES!」,多數零售業者也許都有一套自己的獲利模式,讓所有分店一招半式走天下,然而那些連鎖或擁有多分店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曾於他們過去的經營與營收中看出端倪,而這些細微的差異性,往往在原有的成功模式「沒那麼好用」的時候,變成了決勝關鍵。

這就像是不少傳統媒體會經營多個電視頻道是一樣的道理,過去的作法便是使小朋友專看幼幼台,而財經台則可鎖定投資族,然而不管在實際的零售店或是傳播內容的管道(channel),都無法只是區隔顧客,尤其當新媒體面對網路社群的無邊界、無止境的冒出競爭者,更不能單單押寶哪一邊,而是要知道如何隨時追蹤查覺顧客的組成,以便隨時依市場需求調節供應。

在供應管理的學界,曾對將客戶分群分組(cluster)提出以下建議:

區辨每類顧客比例的能力

可以利用調查,或是如果有實質的證據、如營收、銷售資料等,都會是很棒的資料,幫助企業了解所面對的客戶,究竟來自哪裡、有什麼習慣與偏好,更重要的是,若沒有這些認知為基礎,未來不管是商店的經營或是資源的配置,都難有適當的分析與配合。

舉例來說,Favaro曾在「零售業逆轉五部曲」一文中,描述百思買(Best Buy,美國連鎖3C電氣銷售)在觀察全美數百家店消費的所有客戶時,發現大致可分作五類(如下圖),如此便不會有行銷資源浪費在89歲、比較需要維X力的老爺爺上面(當然你會說爺爺用Ipad不行嗎?當然可以,但你可以想像,或許那是孝順的年輕孫子Buzz買的呀:-P)。另外,越是大型、多元性的零售商,其客群分類往往更多,例如百貨公司及shopping mall便需要更豐富的客群背景設定。

針對所有客群的考量

「針對所有客群的考量」這句話也許看來怪怪的,但它真正要表達的是,不太會有一間店(或收視頻道)只有一種客群觀看,就像即便是幼幼台,也會有爸媽陪著小朋友看的情形發生。因此規劃個別銷售管道的計畫時,不該只是單純設定其類型(如幼幼台=小朋友專用),而是就整體客群組成作配套設計。延續百思買的設定,其A店與B店,確實有其主要客群,但不能全然忽視少數客群,而應該辨析出A店主要有中年世代、有產階級的消費族群,適合的商品配銷組合主要為家庭用或小型企業用,重視CP值和售後保固服務,而B店則是年輕世代為消費主力,商品選項要多元、以新款為優先,而陳列必須更新潮以符合客群需求。

而對於產出內容的媒體而言,無論是整合經營原有的頻道,或是開啟新媒體、新事業,都可以試想:「(我預期)會看這個頻道/媒體的客群可分成哪些類型?」、「他們會花多少時間?想要什麼內容?還需要什麼服務?」,進而配置資源,吸引觀眾成為忠實而穩定的市場族群。

你的分組要素是什麼?

令人訝異的是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幾乎沒有適合所有零售業者皆可適用的客戶分群方式,換言之,這是一段必經的苦工之一,然而正確而完整的經營模式建立後,將會對企業本身帶來莫大的利益與方便:例如有百貨業者整分類完客群、還有擁有類似客群組合的分店後,發現一共可分成12組,同型的商店,一組可以少至50間、或多則數百間店,如此整合後,便可使同類的商店一起統合管理,減少資源與成本的浪費,你可以想像那些街頭巷尾、神出鬼沒的便利商店,大致也是這麼管理的。

那媒體產業呢?我們未必有數百上千的店面需要管理,但在內容為王、原創節目漸漸成收視主流之後,對於媒體產業而言,「做下去」無異是個甜蜜又危險的賭注─創作所費不貲、而獨有的內容不僅可以吸引觀眾上門,後續廣告授權的效益更是誘人(但前提是題材有中),因此精確的分類觀眾,以及深入了解該客群的特徵與偏好,並針對其喜好投入適合的內容,才是最後可以抓緊對方注意力的方程式,如此也才能將每分資源妥善運用。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 vs 多明尼加 LIVE直播聊天室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